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留别铁柱宫叶法师

标题包含
留别铁柱宫叶法师
不嫌来往日诗筒,春兴无穷我欲东。 一雨放行三尺水,万松回纳半帆风。 且将南浦难题景,寄在西山绝顶峰。 柳处酒家花处寺,并留他日款游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白玉蟾(1293年-1368年),原名朱重八,后改名为朱元璋,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位三十一年(1368年-1399年),年号洪武。 朱元璋出身贫寒,曾做过和尚和乞...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每日里并不厌倦与古诗文的相会,春天的景致让我充满兴致想向东方行走。一场雨后,水道三尺深的水流淌而出,万棵松树间回荡着海风的声音。 把江南水乡的复杂景象,寄托给西山的最高峰。柳树下的酒家,花儿旁的寺庙,都留下了日后游览的痕迹。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铁柱宫:道观名,位于今江西南康。 2. 白玉蟾:南宋道士,诗人,擅长书法。 3. 春兴:春日兴致。 4. 日诗筒:日常诗歌创作交流。 5. 一雨放行三尺水:形容大雨过后,水位上涨,行船更为便利。 6. 万松回纳半帆风:意指众多松树环绕,使得帆船顺利前进。 7. 南浦:泛指江南地区。 8. 西山:泛指长江以西的山峦。 9. 柳处酒家:指路边杨柳旁的酒店。 10. 花处寺:指繁花盛开处的寺庙。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留恋之情。首联以“不嫌来往日诗筒”起笔,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和频繁的交流。接下来,“春兴无穷我欲东”一句则传达了诗人在春天里兴致勃勃地想要离开的渴望,暗示了即将分别的无奈。 颔联通过“一雨放行三尺水”和“万松回纳半帆风”两个生动的场景描绘,表现出大自然的壮美和诗人豁达开朗的心态。这里的水流和风帆象征着诗人的人生旅程,表达了诗人面对离别时仍然保持乐观的心态。 颈联则通过对“南浦难题景”和“寄在西山绝顶峰”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美好景色的期许和对友情的珍重。这里的美景寄托着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感情,也预示着他们将再次相聚。 尾联以“柳处酒家花处寺”为铺垫,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最后两句“并留他日款游从”则强烈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离去的留恋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重逢的热切期盼。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人格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留别铁柱宫叶法师》是南宋著名道士、诗人白玉蟾(约1194-1269)的一首离别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下: 首先,关于诗词的创作时间。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具体时间难以确定,但从诗人的生平来看,这可能是在他离开铁柱宫时的作品。白玉蟾生活在宋金对峙时期,他曾云游四方,结交了不少道家朋友,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某次告别时所创作的。 其次,该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白玉蟾自幼聪颖过人,对于道家学说有很高的天赋。然而他的命运多舛,曾在少年时期失去双亲,后又因故被流放至远方。虽然生活困苦,但他并未气馁,而是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道学信仰。这首诗反映了他与友人叶法师的深厚友谊,以及离别时的不舍之情。 最后,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相关背景知识。白玉蟾生活的时代,正值宋金对峙,战乱频繁。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于道家信仰的追求更加强烈,希望能通过修行来寻求心灵的慰藉。白玉蟾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修道生活的向往,这也是那个时代的普遍心态。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