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
厥初由阀阅,吾志在林泉。
为舜不无地,睎颜尽有天。
鱼虫犹可佛,鸡犬皆登仙。
顾我非六六,荷天良拳拳。
幼时气宇壮,长日文彩鲜。
琴剑微暖席,江湖动经年。
异乎三子撰,契彼五家禅。
既已出洙泗,从而师偓佺。
肩依洪崖右,道在灵运前。
所得既天秘,与交又国贤。
可图大药资,以办买山钱。
东访鼎湖浪,西寻苍梧烟。
一寸百炼刚,半生双行缠。
簪绅非无欲,鱼鸟从所便。
逸兴五湖阔,虚名四海传。
饱餐青精饭,细读黄石编。
顷自七闽出,放焉迷市廛。
红尘刺人眼,名利交相煎。
富贵已尝鼎,云霄当著鞭。
蹉跎度青春,迟暮即华颠。
且有安期枣,与夫泰华莲。
高陵易为谷,沧海俄成田。
光景亦倏忽,物华随变迁。
仰天时一笑,顾影长自怜。
紫府何冥邈,青鸾何沉绵。
蓬莱云渺渺,小有月娟娟。
策足青霞路,收功黄芽铅。
上以游太虚,下以穷九渊。
辇毂气所王,湖山乐无边。
飘然复何往,此去如蜕蝉。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当初意在山野,立志归隐田园。
舜帝仁德无疆,颜渊仁孝通天。
众生皆可得道,鸡犬升天亦可。
扪心无愧天地,心怀感激万分。
少年壮志凌云,风华文采鲜亮。
琴剑旁身左右,江湖闯荡多年。
诗词歌赋在手,禅修悟道在心。
离开学问之地,师从仙人偓佺。
傍依洪崖洞中,脚踩谢灵运前。
所得乃天之秘籍,交往皆为国之贤。
寻求长生不老药,购买山林别墅。
东边拜见黄帝,西边探寻苍梧仙境。
历经百战磨练,年事渐长却双行缠。
做官并非无欲,鱼鸟自得其乐。
兴致遨游五湖,虚名流传四海。
吃遍美食佳肴,细读经典传记。
昔日从七闽出发,迷失于繁华都市。
红尘俗世令人眼花缭乱,名利交织使人疲惫不堪。
富贵已经品尝过,云端仍需努力攀登。
蹉跎岁月流逝,韶华逝去满头霜。
还有安期枣延年益寿,以及泰山莲花美名扬。
地势高低随意变,沧海桑田瞬息间。
时光流转匆匆过,万物风华随变迁。
仰望天空长笑,顾影自怜心悠然。
紫府宫阙遥不可及,青鸾飞翔绵延万里。
蓬莱仙境缥缈,小有宫苑月色皎洁。
踏步青云之路,取得黄芽铅之功。
向上畅游太空,向下探索深渊。
帝王驾临气派非凡,湖光山色无限快乐。
飘然离去无所求,如同蜕变之蝉。
去完善
释义
《长歌行》是南宋诗人白玉蟾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该诗的注释:
1. 厥初:此指自己最初志向。厥,起初。
2. 由阀阅:从书香门第中出来。阀阅,本指世家、显贵家族的门第。
3. 林泉:比喻归隐山林的生活。
4. 舜:古代圣明的君主。
5. 睎颜:希望像颜回那样有所成就。睎,仰视。颜,颜回。
6. 佛:养育。
7. 登仙:指修炼成仙。
8. 六六:道教术语,指修道成功的状态。这里表示自己的修养不够。
9. 荷天:承受天命。
10. 良拳拳:诚挚的样子。
11. 文彩鲜:才学出众。
12. 琴剑:象征儒士的身份。
13. 江湖:比喻四处漂泊的生活。
14. 三子撰:三子,指孔子、孟子、荀子;撰,文章、学说。
15. 五家禅:五家,指南宗、北宗、法眼宗、沩仰宗、临济宗五大禅宗流派;禅,禅宗佛教。
16. 洙泗: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发源地。
17. 偓佺:传说中的仙人。
18. 洪崖:洪崖山,位于江苏宜兴。
19. 灵运:谢灵运,南朝文学家、诗人。
20. 天秘:天机秘密,指修炼的秘诀。
21. 国贤:国家的贤能之士。
22. 大药资:炼制长生不老药的材料。
23. 鼎湖浪:传说黄帝铸鼎成仙的地方。
24. 苍梧烟:指广东苍梧一带的风景。
25. 百炼刚:形容铁经过多次锤炼变得坚硬。
26. 双行缠:古代的鞋子。
27. 簪绅:官员的服饰。
28. 五湖:长江下游的五个湖泊。
29. 黄石编:一本叫《黄石公素书》的道家书籍。
30. 七闽:福建地区的古称。
31. 放焉迷市廛:沉迷于市井生活。
32. 红尘:繁华的都市。
33. 名利交相煎:名利相互争斗。
34. 鼎:铜鼎,象征荣华富贵。
35. 云霄:天空、高远之处。
36. 光景:时间、岁月。
37. 紫府:道教所说的仙境。
38. 青鸾:神话中的神鸟。
39. 蓬莱:传说中的仙岛。
40. 小有:小有洞天的简称,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五位。
41. 青霞路:通往仙境的道路。
42. 黄芽铅:炼丹原料。
43. 太虚:宇宙、天地。
44. 九渊:深不可测的水潭,比喻人的内心世界。
45. 辇毂:皇帝的车驾。
46. 湖山:山水风光。
47. 飘然:形容飘逸潇洒的样子。
48. 蜕蝉:蝉蜕变的过程。
去完善
赏析
《长歌行》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玉蟾的哲学观念及人生态度。全诗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着重描述他的隐逸之志以及对世俗名利的不屑;后半部分则体现了他对道家仙术的追求以及游历山水之间的乐趣。
首联至颔联,诗人表达了渴望归隐林泉的志向。他认为陶渊明、颜回等古人都曾有理想的生活空间,就连普通的鱼虫、鸡犬也能在合适的环境下生活得自在快乐。这表明他对现世名利地位的淡漠,而对自然的向往和尊重。颈联则道出了自己的卑微和谦逊,以此衬托出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通过自述生平以及与友人交游的经历,展现了他在文学、哲学、道家等方面的造诣。他提及出仕为官的经历,但最终还是选择回归山林、遁世避俗。这一部分诗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了玉蟾内心的矛盾和对自由生活的热切期待。
诗的后半部分,玉蟾进一步表达了他对道家修炼的认识。他周游四方,探访名山仙境,寻找长生不老之道。他还提及自己在道家教义上的领悟与实践,即把精神层面的修养作为人生的首要目标,而不是追求俗世的荣华富贵。这种超脱物外、忘情世态的态度与传统的儒家观念大相径庭。
最后,诗人以一种俯瞰尘世的心态抒发感慨。他以时光的流逝、人事的沧桑为背景,表现了自己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以及对自己追求的坚持。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反映出作者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强烈的个人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长歌行》是宋代诗人白玉蟾的一首著名诗作。这首诗创作于宋末元初,即公元1271年至1368年之间。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南宋灭亡、元朝建立的历史转折时期。
白玉蟾(1194-1269),本名葛长庚,字白叟,号海琼子,又号琼山道人。他是南宋末年著名的文学家、道士。白玉蟾的诗歌创作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表现出深厚的哲理内涵和浓郁的诗情画意。他的一生经历了南宋灭亡、元朝建立的沧桑巨变,这使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时代感。
在《长歌行》这首诗中,白玉蟾以长歌的形式表达了对于时光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他在诗中写到:“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这是他对人生的态度,也是他在这个特殊时期对生活的感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