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见鹤吟

标题包含
见鹤吟
纸上画仙挂古壁,朝朝暮暮被烟熏。 泥塑钟离木雕木,不是元皇大道君。 近来尘世无丹诀,哑口道人俱不说。 武夷散人不辱仙,只图一日三碗雪。 白鹤白鹤何方来,丹墀绛阙几时开。 空中莫作嘹唳声,片云冷风何快哉。 鹤作声时我无耳,鹤振羽时我无眼。 蓬莱只是半步许,一生且做老担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白玉蟾(1293年-1368年),原名朱重八,后改名为朱元璋,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位三十一年(1368年-1399年),年号洪武。 朱元璋出身贫寒,曾做过和尚和乞...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白纸上画着仙人高挂在古老的墙壁上,每天都被烟雾熏染。泥塑的钟离和木雕的神像,都不能代表道教的最高境界。近来人世间缺少修炼的秘诀,所有的道士都不愿提起。武夷山的隐士虽然身份高贵,也只是为了每日的三碗米饭而已。 洁白的仙鹤从哪里飞来?那华丽的宫殿何时才能开启?在空中不要发出喧闹的声音,因为这片云和寒风都很自在。当仙鹤发出声音的时候我没有听见,当仙鹤展翅飞翔的时候我没有看见。那遥远的蓬莱仙境,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但这一生却只能做个平凡的老头。
去完善
释义
1. 纸:古代书写的布帛或纸张。 2. 仙挂古壁:比喻得道成仙的画像挂在古老墙壁上。 3. 朝朝暮暮:每天从早到晚。 4. 被烟熏:比喻画像受到烟火熏染。 5. 泥塑:用泥土塑造的形象。这里指钟离权这位神仙形象。 6. 木雕木:形容木质雕塑。 7. 元皇大道君:尊称道教始祖李耳(老子)。 8. 尘世:世俗社会。 9. 丹诀:道家炼丹的口诀。 10. 哑口:沉默寡言。 11. 武夷散人:白玉蟾自称,寓意闲散之人。 12. 辱仙:受到仙人侮辱。 13. 只图一日三碗雪:以饮用岩茶为乐。武夷山盛产名茶大红袍。 14. 白鹤:鸟名,形似仙鹤。 15. 丹墀:宫殿前的台阶。 16. 绛阙:红色宫门。 17. 空中:高空。 18. 嘹唳声:鹤的高声鸣叫。 19. 片云:一小块云彩。 20. 冷风:寒风。 21. 何快哉:多么畅快啊! 22. 鹤作声时我无耳:表明自己已经不追求名利。 23. 鹤振羽时我无眼:拒绝过问世俗纷争。 24. 蓬莱:传说中的仙境。 25. 半步许:近在咫尺。 26. 一生:一生之中。 27. 老担板:年迈的挑夫。这里是自谦之词。
去完善
赏析
《见鹤吟》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修道成仙的向往和无奈。诗中,诗人以“纸上的仙鹤”、“泥塑的钟离”和“木雕的木”等形象来形容世俗对于神仙的理解和塑造,表达了作者对于这些形式化的神仙形象的讽刺和不屑。诗人认为真正的神仙应该如“武夷散人”那样,追求内心的高洁,而并非只在表面形式上做文章。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如“白鹤白鹤何方来,丹墀绛阙几时开”,但同时也表示出这种生活对于他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此外,诗人还强调了修行的艰辛,如“近来尘世无丹诀,哑口道人俱不说”,表现了诗人对于这种现实的无奈和感慨。总的来说,《见鹤吟》这首诗歌表现出了诗人对于修道的向往、讽刺以及无奈,体现了其超脱凡尘的思想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见鹤吟》是南宋诗人白玉蟾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末年,即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正处于南宋与金、蒙古的复杂历史时期。当时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白玉蟾作为一名文人墨客,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他既感叹国家命运的沧桑巨变,又对个人境遇有所无奈。他选择了隐逸山林、修身养性的人生道路,从而实现了心灵的超脱和升华。 在诗人的生活中,白鹤是一个重要的象征意象。白鹤象征着高洁的品质、高尚的情操以及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诗人通过对鹤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同时,鹤也是道教的象征之一,反映了诗人与道教的紧密联系,他借鹤之口,传达出对道教信仰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哲学的独特见解。 综上所述,《见鹤吟》这首诗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产生的。通过描绘鹤的形象,诗人表达了个人情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