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谒金门

标题包含
谒金门
春且驻。 休惜残红无主。 柳色青青还未絮。 牡丹犹待雨。 金鸭沈烟一缕。 人在纱窗觅句。 仿佛家山三月暮。 隔帘闻燕语。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晚年自号乐庵,祖籍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官至左丞相。 李曾伯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天暂留一下。 不要惋惜那凋零的花瓣孤独无依。 嫩绿的柳枝还未长出飞絮。 牡丹还在等待着春雨的滋润。 香炉中沉香的烟雾袅袅升起。 有人在纱窗前寻找诗句。 仿佛是家乡的三月暮春景色。 隔着窗帘听到燕子低语的声音。
去完善
释义
1. 谒金门:词牌名,又名“贺圣朝”、“锁阳台”等。双调四十五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三平韵。 2. 李曾伯:南宋将领、文学家。 3. 春且驻:春天的脚步请暂时停留。 4. 残红:凋谢的花朵。 5. 无主:无人照料。 6. 柳色青青:指柳树嫩绿的叶子。 7. 絮:柳絮,即柳树的种子。 8. 牡丹:花名,有“花中之王”的美誉。 9. 金鸭:金属制的鸭形香炉。 10. 沈烟:点燃的熏香。 11. 人在纱窗觅句:在纱窗内构思诗句。 12. 家山:故乡。 13. 隔帘闻燕语:隔着帘子听燕子啼鸣。
去完善
赏析
《谒金门》是宋代词人李曾伯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词作。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春且驻”,作者在词的开篇就表达了自己希望春天能够停留的心情。接下来的“休惜残红无主”,描述了春天的花朵凋谢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惋惜之情。“柳色青青还未絮”和“牡丹犹待雨”则分别描绘了柳树和牡丹花的生长状态,暗示了春天的到来。 “金鸭沈烟一缕”,描写了词人在家中用金鸭熏香,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接下来的“人在纱窗觅句”,表明了词人在窗前寻找灵感,准备创作诗词。 “仿佛家山三月暮”,词人想起了自己家乡的春天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最后的“隔帘闻燕语”,通过描绘燕子在帘外的声音,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谒金门》是南宋词人李曾伯的一首词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78年至1185年间,这是南宋孝宗时期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李曾伯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曾在朝中担任过多个职务,如尚书省左司郎官、尚书省右司郎官等。他在任期间,积极为国家和人民谋福祉,关注民生问题,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操。 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在经历了宋金战争后,与金国达成了暂时的和平协议,国内政治相对稳定。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国家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当时,南宋面临北方金国的威胁,边境局势仍然紧张。此外,国内经济状况也不容乐观,百姓生活困苦。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李曾伯创作了《谒金门》一词。在这首词中,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词中的“烟柳断肠处”和“愁如织”等词语,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