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五夜

标题包含
五夜
五夜风吹露,林间鸟唤熟。 钟声和月落,惊起四山云。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白玉蟾(1293年-1368年),原名朱重八,后改名为朱元璋,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位三十一年(1368年-1399年),年号洪武。 朱元璋出身贫寒,曾做过和尚和乞...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在五个夜晚的风吹过露水时,树林间的鸟儿叫得十分亲切。当钟声与月亮一同落下,竟惊起了四周山间的云雾。
去完善
释义
1. 五夜:古以一昼夜分为“晓”、“夕”各为半夜。 2. 风:空气的流动。 3. 露:地面或植物上的水分因温度低而凝结成的小水珠。 4. 林间:树林中。 5. 鸟:这里指自然界中的鸟类。 6. 唤熟:呼唤彼此熟悉的声音。 7. 钟:铜制的打击乐器。 8. 声:声音。 9. 和:伴随。 10. 月落:月亮落下地平线。 11. 惊:使突然醒来。 12. 四山:四面环山的地区。 13. 云:漂浮在天空中的气团。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五夜》中,白玉蟾以简练的诗句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山林夜景图。首句“五夜风吹露”中的“五夜”即指深夜,此处传达出时间的流逝,同时也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紧随其后的是“林间鸟唤熟”,将读者的视线引向林间的飞鸟,这句诗既表现出自然界生命的活力,又通过“唤熟”这一动词传达了夜幕降临时的声音变化,使读者仿佛能听到鸟儿啼鸣的声音。接下来,“钟声和月落”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元素,落月和钟声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庄重的气氛。最后,以“惊起四山云”作结,生动地描绘了月落时分的自然现象,同时也以动景收尾,打破了前三句的沉静氛围,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活泼。总体而言,这首《五夜》以其质朴的语言、生动的景象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林夜景图,令人陶醉其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五夜》是南宋著名道教学者、诗人白玉蟾的一首词。这首词创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年),时年白玉蟾四十五岁。此时的南宋王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时期,北方金国不断侵扰边境,内部政治腐败,民生疾苦。 在个人生活方面,白玉蟾自幼聪慧,对道教、儒学、文学有深厚的造诣。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及第。后来,他在四川青城山创立丹台碧洞宗,成为一代宗师。然而,他在世时并未得到朝廷的承认和重视,一生清贫,常以诗为寄。 在这个时期,南宋的文化氛围相对较为宽松,文人墨客们在创作上追求个性解放,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白玉蟾的词作受到这种风气的熏陶,他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抒发个人内心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首《五夜》便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