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红衣·簟枕邀凉
吴兴号水晶宫,荷花盛丽。陈简斋云:“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亦可见矣。丁未之夏,予游千岩,数往来红香中,自度此曲,以无射宫歌之。簟枕邀凉,琴书换日,睡余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
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维舟试望,故国渺天北。可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有一个美丽的水晶宫,那里种植着茂盛艳丽的荷花。宋朝诗人陈与义曾写道:“如今如何报答皇上的恩情?只有这一路的荷花陪伴我直到青墩。”由此可见荷花的美丽和美好寓意。
在公元1047年的夏天,我在千岩山游玩,多次穿行于荷花之间,自我编写了这首曲子,并以无射宫的音乐来演奏它。躺在竹席和枕头上享受凉爽,通过阅读诗书来消磨时光,睡觉醒来感到无力。慢慢地品味冰凉的泉水,用锋利的刀切开甜美的葡萄。站在墙头上叫人来倒酒,谁能听到并询问来自城南的诗客呢?四周一片寂静,高高的柳树上传来夜晚蝉儿的鸣叫声,它们正在讲述秋天的到来。
在水边的桥梁和清澈的河流之间,波光粼粼,鱼儿跳跃,香味扑鼻,红色的花瓣已经凋落了一半。停泊好小船向远处张望,故乡远在天涯。遗憾的是,这美丽的景色不能和美人共同游览。请问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共同欣赏那三十六处的荷塘秋色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吴兴:地名,今浙江湖州一带,以出产丝绸著称,有“水晶宫”之美誉。
2. 陈简斋:南宋诗人陈与义,字简斋,此处引用他的诗句。
3. 丁未: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
4. 千岩:指山水风景胜地。
5. 并刀:两把刀。这里指用锋利的刀具切开水果。
6. 甘碧:指新鲜的瓜果。
7. 墙头唤酒:形容呼唤酒食的情景。
8. 城南诗客:泛指江南地区的文人墨客。
9. 虹梁水陌:描绘水乡风光的美丽景象。
10. 维舟:停泊船只。
11. 故国:指诗人故乡。
12. 渚边沙外:江边的沙滩地带。
13. 三十六陂:指众多的湖泊池塘。

去完善
赏析
《惜红衣·簟枕邀凉》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夏日清凉的画面。词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画面。开篇的“簟枕邀凉,琴书换日,睡余无力”,描述了夏日的悠闲时光,而接下来的“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则描绘了炎炎夏日中的一丝清凉。“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则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下阕中的“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描绘了荷花的美丽景色,而“维舟试望,故国渺天北”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最后一句“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则表达了对与友人共同欣赏美好景色的期待。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惜红衣·簟枕邀凉》是南宋词人姜夔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光宗绍熙年间(公元1190-1194年),正值南宋中期,社会矛盾日益加剧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姜夔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他曾游历全国各地,结交了许多名士,如陆游、范成大等。他的才情和品格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但也因其贫寒出身而受到一些歧视。此外,他还曾担任地方官吏,但不久即辞官回乡。这些人生经历使他对社会的现实有深刻的认识,也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个时期,南宋的社会政治状况也颇为复杂。一方面,南宋朝廷对金朝的屈辱求和政策引发了民众的不满;另一方面,内部的政治斗争也愈演愈烈。这些时代背景使得姜夔的词作具有浓厚的忧国忧民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他在面对困境时乐观积极的态度。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