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想到桥边盛开的红艳芍药,它们年复一年地绽放,可又有谁知道它们究竟为谁而开呢?

去完善
释义
红药:红色芍药花,常用来象征美好事物。

去完善
赏析
全词上阕描绘扬州从前的繁华与战乱后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渲染出一种凄清、冷落的氛围。“春风十里”与“荠麦青青”的对照,突显了城市从盛至衰的巨大变化。下阕则借杜牧的故事进一步深化主题,将个人情感融入历史沧桑之中。结尾处,“冷月无声”与“红药为谁生”更增添了无尽的哀愁与哲思,使读者感受到岁月流转中的无奈与叹息。整首词语言凝练含蓄,意境幽远,堪称咏史怀古的经典之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扬州慢》是南宋词人姜夔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74年,正值南宋时期。在这一年里,姜夔因战乱和仕途不顺,离开了繁华的扬州,来到江南一带。他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困苦,心中充满了忧国忧民之情。
在这个时期,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对外妥协求和,对内压迫百姓,社会矛盾激化。姜夔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他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扬州慢》一词,正是姜夔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代表作。词中以扬州这座曾经繁华的城市为背景,描绘了战争过后的一片荒凉景象。通过对昔日扬州的繁华与今日扬州的衰败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