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长亭怨慢·渐吹尽

标题包含
长亭怨慢·渐吹尽
余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余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姜夔(1208年-约1263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书法家。 姜夔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父亲姜噩是进士出身,曾任汉阳知县。然而,在姜夔幼年时,他的父...查看更多
朱濱
去完善

译文
我很喜欢自创曲子。首先按自己的想法写出长短句,然后再根据韵律进行协调,所以前后的歌词往往会有所不同。桓大司马曾经说过:“从前在汉南种植的柳树,那时的依依惜别;现在再看这落叶飘零的场景,让人倍感凄凉:树都这样了,人又怎么承受得住呢?”这句话我非常喜欢。 柳絮渐渐飘散,枝头只剩下绿意盎然的深门大院。远处的水滨蜿蜒曲折,傍晚的船帆显得凌乱,它们会去向何方呢?经历过的人很多,谁能像那长亭边的树一样呢?如果树有情,也不会长久保持青翠。 太阳即将落山,想要看到的高城已经看不见了,只能看见无数的乱山。韦郎离开了,又如何能忘记玉环的嘱咐:最重要的是尽早回来,因为害怕红花没人照顾。就算有了锋利的剪刀,也难以剪断千丝万缕的离愁。
朱濱
去完善
释义
注释如下: 1. 桓大司马云:这是引用古代文人桓大司马的评论。 2. 汉南:古地名,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 3. 江潭:江边的空地或小洲。 4. 远浦:远处的江边。 5. 萦回:曲折环绕。 6. 韦郎:唐代文人韦皋的别称。 7. 玉环:唐朝美人杨玉环。 8. 并刀:剪刀。
朱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以江南春天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树枝上渐渐飘落的香絮和绿意盎然的门户景象,展现了宁静而优美的画面。下片则将视野投向远方,以韦郎与玉环的典故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之情。整首词情景交融,既富有诗意的描绘,又饱含深情的人文情怀。
朱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长亭怨慢·渐吹尽》是南宋词人姜夔的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南宋中期,当时姜夔正处在他人生的颠沛流离时期。他才华横溢,却一生未仕,靠卖字画和朋友接济为生。然而,正是这种漂泊不定的生活经历,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无奈。 在姜夔生活的时代,南宋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腐败,民生疾苦。朝廷偏安江南,不思北伐,只图享乐。而姜夔作为一个有抱负的文人,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深感忧虑。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词,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词中以“渐吹尽”开头,意味着一切美好的事物都逐渐消失,表达了他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现实的无奈。接下来,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长亭送别的场景,以此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国家的忠诚。最后,他以“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收尾,寓意着无论人生遭遇多少悲欢离合,都应坦然面对,坚守自己的信念。
朱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