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席上代人送客,因载其语)
帘外飞花湖上语。不恨花飞,只恨人难住。多谢雨来留得住。看看却恐晴催去。
寸寸离肠须会取。今日宁宁,明日从谁诉。怎得此身如去路。迢迢长在君行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窗外纷飞的花瓣如同水上的呢喃。不是遗憾花朵飘落,只是感叹人生难以久居。感谢雨滴使它们驻足,但又担心阳光催促它们的离去。一寸相思离别让人疼痛。今天还能相聚,明天又不知该向谁倾诉。但愿我如离去的道路一般,长久地陪伴着你前行。

去完善
释义
1. 《蝶恋花》:原是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鹊踏枝》等。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
2. 李之仪:字端叔,号姑溪居士,北宋文学家,文人官僚。能诗文,尤工尺牍,其尺牍颇受欧阳修、苏轼等人的推重。
3. 代人送客:为客人饯别时,代别人创作这首词来表达情感。
4. 湖上语:在湖上的告别的话语。
5. 不恨花飞:即不怪花儿飘落,实指离别不可阻止。
6. 多谢雨来留得住:感激这场雨暂时留下了分别的时刻。
7. 看看却恐晴催去:天气转晴,恐怕催使分别的时刻到来。
8. 寸寸离肠须会取:形容离别时的痛苦心情。寸寸,表示程度深;离肠,离别的愁肠。
9. 今日宁宁:今天虽然安宁。宁宁,平静的样子。
10. 明日从谁诉:明天向谁倾诉离别之情。
11. 怎得此身如去路:怎么能让我追随你的脚步离去。
12. 迢迢长在君行处:我愿像远方的道路一样伴随在你的身边。

去完善
赏析
《蝶恋花·席上代人送客》描绘了席间别情依依的场景。起首词人以“帘外飞花湖上语” 写景言情,意指自己离别时的惜别之情就如同飞舞的花儿一样,难舍难分。接下两句 “不恨花飞,只恨人难住”则写出词人对离去的友人浓烈的不舍之意。
接下来的“多谢雨来留得住。看看却恐晴催去”表达了天气的阴晴不定,使人们更难把握离别的时机。“寸寸离肠须会取”一句凸显了词人别离时的心情。最后几句“怎得此身如去路,迢迢长在君行处”则是期盼自己的身影能像远去的路一样,永远伴随在离去友人的左右。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蝶恋花·席上代人送客》是北宋词人李之仪的一首送别词。此词的创作时间在公元11世纪末至12世纪初,正值宋徽宗统治时期。在这个阶段,李之仪凭借文采斐然的诗才崭露头角,并与著名文人苏轼、黄庭坚等人相交甚好。然而,政治黑暗和党争激烈使得李之仪受到牵连,几次被贬谪流放。
在这个时期,北宋朝廷内部斗争激烈,新旧两党轮番执政,造成政坛的分裂和社会矛盾激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们往往以诗词抒发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友情的珍视。李之仪在这首《蝶恋花·席上代人送客》中以豪放婉约的词风表现出离别的伤感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他在当时复杂社会背景下的生活体验和人格魅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