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代扶风主人答

标题包含
代扶风主人答
杀气凝不流,风悲日彩寒。 浮埃起四远,游子弥不欢。 依然宿扶风,沽酒聊自宽。 寸心亦未理,长铗谁能弹。 主人就我饮,对我还慨叹。 便泣数行泪,因歌行路难。 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 连年不解甲,积日无所餐。 将军降匈奴,国使没桑乾。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 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 乡亲悉零落,冢墓亦摧残。 仰攀青松枝,恸绝伤心肝。 禽兽悲不去,路旁谁忍看。 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 老马思伏枥,长鸣力已殚。 少年兴运会,何事发悲端。 天子初封禅,贤良刷羽翰。 三边悉如此,否泰亦须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诗以描绘边疆风光、表现戍边将士英勇豪放的精神风貌而著称,被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出生于京兆(今陕西西安),家境贫寒。他年轻时曾漫游...查看更多
想要的注册名都没了
去完善

译文
消解冷漠的勇气无法流动,风声悲凉中阳光似乎也显得寒冷。四周的尘埃飞扬,漂泊的旅人并不快乐。仍在扶风安顿,独酌以抚慰心灵。心中纷乱尚未理清,手中的剑亦不知为何而挥。主人为我斟酒,慷慨陈词,感叹不已。泪水不禁涌出,口中哼唱起“行路难”。曾在十五岁入伍边疆,为了捍卫家园,与敌寇进行了三十多次激战。连续多年未曾脱下军装,每日奔波之中无暇品尝美味佳肴。曾经的将军如今投降匈奴,国家的使者也在桑干河殒命。出征时的三十万人马,如今只有一个人回归长安。这不是沙场的辛酸,你请看那累累刀伤和箭瘢。父老乡亲都离散凋零,墓碑也早已被摧残。仰望头顶青松,心痛到无法自持。周围的禽兽也悲鸣不止,路边的人们都不忍目睹这一切。幸运的是迎来了和平安定的时代,世界恢复了平静。年老的马儿怀念马厩,哀鸣声中气力已然耗尽。青春正好的年华应该有昂扬的斗志,何必总是陷入悲伤的境地?如今天子刚举行了封禅大典,有志之士争相辅佐。尽管各地仍有战争,但好运或厄运仍需静观。
想要的注册名都没了
去完善
释义
1. 扶风:扶风郡,位于今陕西省中部偏北地区;主人指作者的一位友人。 2. 杀气凝不流:形容边境战争气氛的紧张。 3. 日彩寒:太阳照射下的寒冷景象。 4. 浮埃起四远:飘动的尘埃在远方显得模糊不清。 5. 游子:离家在外的人,此处指的是将士。 6. 依然宿扶风:仍然居住在扶风这个边境地区。 7. 沽酒聊自宽:通过买酒来勉强安慰自己。 8. 寸心:内心;未理:没有打理好;长铗:长剑。 9. 就我饮:主动邀请我喝酒。 10. 慨叹:感慨叹息。 11. 泪:眼泪;行路难:路途艰难,这里指的是作者的感叹。 12. 十五役边地:在边疆服役已有十五年。 13. 三四讨楼兰:三次四次地去攻打楼兰,泛指出征西域。 14. 解甲:解除武装,这里指休息;无所餐:吃不饱饭。 15. 将军降匈奴:指将领被匈奴俘虏。 16. 国使没桑乾:指使者在水名桑乾的地方失踪。 17. 三十万:指战死的士兵数量;长安:古代中国首都。 18. 不信沙场苦:不相信战场生活有那么艰辛。 19. 乡亲悉零落:家乡的亲人都已经去世或离开了。 20. 冢墓:坟墓;摧残:破坏。 21. 青松枝:象征坚强的品质。 22. 禽兽悲不去:动物们也为之感到悲伤。 23. 刷羽翰:整理羽毛,准备飞翔,这里指施展才能。 24. 三边:古代对边疆地区的称呼,泛指西部、北部和西南边疆。 25. 刷羽翰:整理羽毛,准备飞翔,这里指施展才能。
想要的注册名都没了
去完善
赏析
《代扶风主人答》这首古诗生动描绘了沙场之苦,以及战后的荒凉景象。首联以“杀气”和“风悲”为引,展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颔联则通过“浮埃”和“游子”的描绘,突出了战乱的残酷性。接下来的几联,分别描述了扶风主人的悲伤、感慨以及他慷慨激昂的战斗历程。紧接着,诗人通过“不信沙场苦”以及后面的描述,揭示出战场的真实面貌。最后,诗人劝慰扶风主人,希望他能够看到国家的繁荣与和平,从而减轻心中的痛苦。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为我们展现了战争的无情与残酷,值得一读。
想要的注册名都没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代扶风主人答》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所作,创作于公元745年前后。这个时期,唐玄宗在位,社会相对安定,但边塞战争频繁,王昌龄也因此而闻名。 王昌龄在早年有过多次科举失利,直到开元年间才考上进士。他曾任职秘书省校书郎、汜水县尉等小官,因性格刚直,被贬为江宁丞。虽然他的官职并不显贵,但他关心民生疾苦,关注国家大事,对现实有着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 在《代扶风主人答》这首诗中,王昌龄以扶风主人的口吻,描绘了战乱时期的民间疾苦。他用“鸟惊弓响处”形容战场上的惨烈情景,用“胡骑凭陵”描述敌军入侵的危急形势,表现出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国家的忧虑。
想要的注册名都没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