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陋室诗

标题包含
陋室诗
陋室行蜗子,良朋断马踪。 一官当面过,万事转头空。 故有诗驱疟,那无檄愈风。 丰年仍俭食,岁晚得途穷。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苏泂(1094年-1176年),字召叟,一字浩然,号东波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堂弟,与苏轼、苏辙并称为“三苏”。 苏泂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深受苏轼、苏...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小屋如蜗牛爬行,良友难寻踪迹。 一位官员路过面前,万事皆已消失无踪。 因此有诗歌驱逐恶疾,哪有檄文治愈寒风。 丰收之年仍需节俭饮食,暮年仍身处困境。
去完善
释义
1. 陋室:简陋的居室,这里指作者自己的住所。 2. 蜗子:蜗牛,这里用来比喻作者的生活状态。 3. 良朋:好朋友。 4. 马踪:马的足迹,这里指朋友的踪迹。 5. 一官:一个官员,这里可能是指经过陋室的官员。 6. 面过:从面前走过。 7. 万事:所有的事情。 8. 转头空:形容时间流逝,一切都变得空虚。 9. 故有:所以有。 10. 诗驱疟:通过写诗来驱赶疟疾,这里是指作者以写诗为寄托,抒发内心的情感。 11. 那无:即“哪无”,哪会有。 12. 檄愈风:用檄文来治愈风气,这里是指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来改变社会的风气。 13. 丰年:丰收的年份。 14. 俭食:节俭的饮食。 15. 岁晚:年底,岁暮。 16. 得途穷:陷入困境,无路可走。
去完善
赏析
《陋室诗》是南宋诗人苏泂的一首咏怀之作。诗歌以简陋的居住环境开篇,表达出作者与良朋相隔千里、无法相聚的无奈之情。接着描述自己在官场上的失落与世事的无常,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随后又通过诗句抒发了自己对于诗歌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则暗示了作者尽管身处困境,但仍然保持节俭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陋室诗》是南宋诗人苏泂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世纪,即南宋时期。 在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金兵入侵,朝廷腐败,民不聊生。苏泂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人,他对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深感忧虑。他的诗词作品,如《陋室诗》等,都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现实和社会风貌。 诗人在《陋室诗》中写道:“白屋不扫一扫天下,病夫莫笑两鬓霜”。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他希望自己能够以一己之力,改变国家的现状,然而他深知自己的能力有限,只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关注、去改变。同时,他也告诫世人要正视自己的生活,不要轻视自己的价值。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充满了时代的苦难和诗人的悲悯之情,它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也展示了一个文人的坚韧与担当。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