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问讯知府高校书

标题包含
问讯知府高校书
为问高夫子,朱黄想校书。 有诗连日有,无讯十分无。 月淡梅行色,窗寒竹寄居。 惟应牙痛愈,列屋任闲渠。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苏泂(1094年-1176年),字召叟,一字浩然,号东波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堂弟,与苏轼、苏辙并称为“三苏”。 苏泂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深受苏轼、苏...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请问高先生是否还在校对书籍? 连续多日我都在写诗,却一直没有收到你的消息。 月光下梅花在行走,窗户旁的竹子仿佛在寄居。 只有牙齿疼痛缓解的时候,才能放任自己在这房子里悠闲度日。
去完善
释义
1. 高夫子:对学者和高官的尊称。这里指知府高校书。 2. 朱黄:朱砂和雌黄,古代校对书籍时用以涂抹错字或标注修改之处。 3. 月淡梅行色:月色朦胧如梅花渐渐凋谢。 4. 窗寒竹寄居:寒冷的窗户旁,竹子寄居在此处。 5. 牙痛愈:牙痛痊愈。 6. 列屋任闲渠:房屋众多,任由闲人居住。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问讯知府高校书”,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校士的敬慕和怀念之情。诗句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高校士的关心。首联诗人询问高夫子,以表现出对高校士的敬仰之心;颔联提到“有诗连日有,无讯十分无”,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高校士学识和文采的赞赏;颈联描述了环境的寂静与寒冷,突出了高校士坚定的决心;尾联则指出只有当高校士的牙痛痊愈之后,才能感受到他的才华横溢。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描绘以及对高校士的评价,体现了诗人对高校士深深的崇敬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问讯知府高校书》是南宋诗人苏泂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左右,此时正值南宋中期,政治相对稳定。 在创作这首诗歌时,苏泂正处于其人生的转折点。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多次失利,但始终坚定信念,以儒学为本,追求真理。后来,他在亲友的推荐下,成为知府高校书的幕僚,开始了仕途生涯。这段时期,苏泂在学术和文学上的造诣得到了知府的认可,他开始积极地参与政务,关注民生,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 在这一时期,南宋社会逐渐从战乱中恢复过来,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随着金国的崛起,北方边境的压力日益增大,使得南宋朝廷不得不采取守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苏泂作为一名文人官员,一方面关注国家的安危,另一方面也关心民间的疾苦,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