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喻景山韵
连雨昏蒙隐月痕,月边新蕊故应存。
春风日夜来无限,欺得陶家半掩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连绵阴雨迷蒙中隐藏着月亮的痕迹,在月光之下,新的花朵应该已经绽放。春风不分昼夜地吹拂着,让人觉得仿佛是故意去敲响陶家那半掩的门。
去完善
释义
1. "连雨":指连续不断的降雨。
2. "昏蒙":形容天气昏暗不清的样子。
3. "月痕":月亮的踪迹,这里指被云层遮挡的月亮。
4. "月边新蕊":指月亮周围的新的花蕾。
5. "故应":应该,表示推测。
6. "春风":春天的风,这里指温暖的气候。
7. "陶家":指陶渊明的家。陶渊明是东晋诗人,他的诗歌描绘了田园生活,这里用"陶家"代指农家。
8. "半掩门":指门半开半闭的状态。
去完善
赏析
首句“连雨昏蒙隐月痕”描绘了阴雨连绵、月色朦胧的景象。诗人以“连雨”和“昏蒙”来形容天气,暗示了春天的多雨以及阴郁的氛围。而“隐月痕”则形象地描述了月亮被云层遮挡的情境,以此渲染出一股苍茫的氛围。
次句“月边新蕊故应存”承接上文,描写了月亮旁的新蕊。虽然天色昏暗,但新蕊仍在月光的映照下绽放,展现出生命的顽强与执着。诗人以“月边新蕊”寓指那些不畏艰难困苦、努力生长的美好事物,表达了对其存在的肯定。
接下来,“春风日夜来无限”表明春风在白天黑夜中源源不断、永无止境。这句诗既强调了春风的力量,又体现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最后一句“欺得陶家半掩门”,诗人以陶家的“半掩门”作为切入点,表达出春天来得悄无声息。这样的景象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悄然来临,同时也传达出诗人的感慨: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和感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次喻景山韵》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作品,创作于宋宁宗时期(公元1195年-1224年)。这个时期,南宋政权相对稳定,但社会矛盾依然尖锐。陈宓,字师复,福建莆田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学习勤奋,才学出众,但因时运不济,屡试不第,曾任国子监主簿等职。
在诗中,陈宓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心和对朝廷的不满。他担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忧虑民生疾苦,对朝廷的腐败现象表示愤慨。他在诗中写道:“世事纷纭难具论,明朝放眼看归鸿。”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
在陈宓生活的时代,南宋正处于金、蒙两大势力的夹击之下,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虽然南宋政权相对稳定,但由于政治腐败、军事无能等问题,国家局势日益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宓的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以及对政府腐败和社会不公的批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