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邸报
虚名空自喜,丛谤亦难逃。
望重瑕来众,官高磬折劳。
应酬书脱腕,思虑雪侵毛。
何似山林士,琴床梦日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其实并没有真正实际的成就可以值得自豪,世俗的非议总是无法避免。
声望越大的同时,就会有越多人的关注,职位越高就越是容易感到疲倦与压力。
繁琐的交际应酬让人感到厌烦,而思绪上的纷扰更让人觉得心力交瘁。
相比之下,那些隐居于山林之中的人士是多么的惬意,每日伴着太阳醒来,还能有弹琴这样悠然自得的时刻。
去完善
释义
虚名空自喜:虚名,不真实的名声;空,没有实质;自喜,自己感到高兴。这句意思是对于不实的名誉只是表面高兴,实际上并没有实际的利益。
丛谤亦难逃:丛谤,众多诽谤;亦难逃,也难以避免。这句表达的意思是人出名了之后,各种诽谤也会接踵而至,难以避免。
望重瑕来众:望重,声望高;瑕来众,指因为声望高而招致的各种非议或瑕疵。这句意味着地位越高,受到的非议越多。
官高磬折劳:官高,职位高;磬折劳,指因为职位高而要处理许多繁重的公务,身心俱疲。
应酬书脱腕:应酬,交际应酬;书脱腕,写信,表示处理各种交际事务的繁忙。
思虑雪侵毛:思,思考;虑,忧虑;雪侵毛,比喻白发的增多,表示年纪增大。这句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考虑的问题越来越多,头发也逐渐变白。
何似山林士:何似,不如;山林士,隐居山林的人。
琴床梦日高:琴床,放置琴的桌子;梦日高,表示在山林中过着宁静的生活,每天都能看到太阳升起。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阅邸报》是南宋诗人陈宓的一首表达内心矛盾和无奈的诗作。首联“虚名空自喜,丛谤亦难逃”描述了诗人的心境,虽然因虚名而有所欢喜,但却无法逃避来自各方的诽谤和中伤。颔联“望重瑕来众,官高磬折劳”进一步表达了诗人虽地位尊崇,但责难与辛劳却如影随形。颈联“应酬书脱腕,思虑雪侵毛”描绘了诗人在繁忙的公务中抽身应对各种社交事务,忧心忡忡,心力交瘁。尾联“何似山林士,琴床梦日高”则流露出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梦想着能够像山林隐士那样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整首诗充满了矛盾和无奈,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阅邸报》是南宋诗人陈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74年,当时南宋正处于金朝的威胁之下,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在这一年里,陈宓的生活经历了一系列的变故。他的父亲病逝,家中失去了顶梁柱,使得家庭陷入了困境。此外,陈宓在京城临安担任国子监丞,目睹了朝廷内部的纷争和腐败现象,这使得他对国家的未来感到忧虑。
与此同时,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也影响着陈宓的创作。当时的国家政治腐败,军事力量薄弱,面临着北方金朝的入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陈宓通过阅读邸报,了解到国家的现状和人民的生活疾苦,心中充满了忧国忧民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