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柳絮

标题包含
柳絮
人道杨花浑似雪,那知雪不似杨花。 春深解送余寒去,昼永偏依丽日斜。 点缀楼台成绘画,发挥桃李作奢华。 多情不忍轻离别,笑杀飞霙便委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陈宓(1092年-1152年),字师复,号复斋居士,福建莆田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以博学多才、清廉正直著称。 陈宓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轻时就才华横溢,被荐举为太学...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人间的杨花仿佛变成了白雪,却不知道白雪并不能像杨花那样飘逸轻盈。 春天的深处渐渐驱散了残留的寒冷,白昼漫长而美好,阳光照耀在美丽的景色中。 美丽的景色如诗如画,繁华的桃李给大地增添了华丽的光彩。 我多情的怜惜这美景不愿轻易告别,笑看那些飞雪飘落成为了地上的细沙。
去完善
释义
柳絮:柳树的种子带有绒毛, 能够随风飞舞如雪花. 人倒:人们普遍认为. 浑似:完全像. 那知:哪知道. 春深:春天晚期的意思. 解送:解除并消除. 余寒:初春时节仍然存在的寒气. 昼永:白天长. 丽日:明媚的阳光. 斜:倾斜. 点缀:装饰点缀. 楼台:高大的建筑. 绘画:指风景画. 发挥:充分展示. 桃李:桃树和李树. 奢华:过分豪华. 多情:感情丰富. 忍:忍受. 轻离别:轻易离别. 笑杀:笑死. 飞霙:飘飞的柳絮. 便:就. 委沙:飘落在地上.
去完善
赏析
《柳絮》是宋代诗人陈宓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歌。在这首诗中,陈宓通过对柳絮的描述,表达了其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首联“人道杨花浑似雪,那知雪不似杨花。”将柳絮与雪花进行对比,强调柳絮轻盈飘逸的特点。诗人用“浑似雪”来形容柳絮,突出了柳絮的洁白和细腻,同时通过对比指出,虽然人们常说柳絮像雪花,但实际上雪花并不能完全模仿柳絮的特点。 颔联“春深解送余寒去,昼永偏依丽日斜。”描绘了春天深入时,柳絮随风飘散,带走残余的寒冷,使得白天变得更长,阳光更明媚。这里通过柳絮表现出了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颈联“点缀楼台成绘画,发挥桃李作奢华。”进一步展示了柳絮装点春天景色的作用。在诗人的眼中,柳絮就像是一位出色的画家,为春天的楼宇亭台增添了几分画意;又像是一位炫耀自己华丽衣着的贵妇,使得桃李等花卉更加绚烂夺目。 尾联“多情不忍轻离别,笑杀飞霙便委沙。”抒发了诗人对柳絮离去的惋惜之情。诗人感慨于柳絮的短暂生命,尽管它们绽放出美丽的色彩,但最终难逃化作尘土的命运。这种感慨既表达了对柳絮美丽瞬间的欣赏,也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哲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柳絮》是南宋著名文学家陈宓创作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90年左右,正值南宋中期。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逐渐稳固,经济和文化发展相对繁荣。 在陈宓创作《柳絮》的这段时间里,他的生活经历也颇为丰富。他早年曾任太学正、国子监司业等职,后因病辞官回乡。在这段时间里,他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这为他后来成为南宋著名文人奠定了基础。陈宓还与当时的著名文人陆游、辛弃疾等人有交往,他们的交流对陈宓的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南宋时期,柳树作为一种重要的绿化树种,被广泛种植于城市和乡村。柳絮是柳树的种子,随着春风飘落,形成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象。陈宓通过对柳絮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春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