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淮望龟山塔
几共浮图管送迎,今朝喜见不胜情。
如何抖得红尘去,且挽清淮濯我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我们一起参加了多次佛塔的开光仪式,今日相见喜悦之情难以言表。如何才能摆脱世俗的烦恼,让我们手挽清澈的河水洗净我的烦恼。
去完善
释义
1. 临淮:临淮县,秦置,即今安徽省凤阳县。因位于淮水岸边得名。
2. 龟山塔: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的龟山上的宝塔。
3. 浮图:佛塔的美称,这里指龟山塔。
4. 管送迎:原意是管理送往迎来之事,这里是表达作者对龟山塔的关注与热爱之情。
5. 今朝:今天。
6. 不胜情:指感情激动得无法控制。
7. 如何:怎样。
8. 抖得:摆脱。
9. 红尘:指尘世间的纷扰,这里借指世俗烦恼。
10. 清淮:清水淮水,指淮河。
11. 濯:洗。
12. 我缨:我的冠缨,代指我自己。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临淮望龟山塔”为题,展现了诗人面对壮美景色的喜悦之情。首句“几共浮图管送迎”,巧妙地将时间与空间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与龟山塔之间长久的关系。次句“今朝喜见不胜情”则表现出诗人对此次欣赏景色的喜悦,以及对此情此景的深深感动。诗的后两句“如何抖得红尘去,且挽清淮濯我缨”则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里通过“抖得红尘去”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解脱和对清静生活的渴望;而“且挽清淮濯我缨”则意味着通过接近大自然,实现精神的净化和提升。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临淮望龟山塔》是南宋诗人许及之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南宋中期,大约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这段时间。此时正值金朝与南宋的对峙时期,南北局势紧张。
许及之(1168-1244),字子远,绍兴府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南宋政治家、诗人。他历任州县官职,后因忧国爱民之心感动皇帝,被升任为监察御史。但此后因直言敢谏,受到权臣排挤,官职屡遭贬谪。
在《临淮望龟山塔》这首诗中,许及之以深沉的历史感和现实关切,表达了对故土和国家的忧虑之情。他以龟山塔为背景,通过描绘淮河两岸的风貌,抒发了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祖国河山的眷恋。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南宋百姓在战乱中的艰辛生活。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又表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