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磨赞
九年壁观显家风,半是真诚半脱空。
一苇不知何处在,长江依旧水流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长时间地坚持自己的看法和风格,这种家学门风展现出一半的真实一半虚无。无法确定那纤细的小舟飘向何方,长江的水依然带着滚滚涛声向东流去。
去完善
释义
1. 九年壁观:指达摩祖师在中国境内坐禅修行的九年时间。壁观是指达摩在石壁上静坐修行。
2. 家风:这里指的是达摩的禅宗传承与修行方式。
3. 半是真诚半脱空:这句话是说达摩的教学风格既有严肃认真的教化一面,又有超脱世俗的禅宗思想。
4. 一苇:语出《诗经·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这里的“一苇”象征达摩的高深佛法,暗示其消失不见。
5. 长江依旧水流东:此处以长江的奔腾不息比喻达摩精神长存世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释祖钦的《达磨赞》,以禅宗五祖弘忍传法六祖慧能为背景,表达禅宗思想的核心观念。诗中表达了对达摩祖师的高尚品质的赞美。
首句“九年壁观显家风”,提及达摩在嵩山洞窟面壁九年,进行严格的禅定修行,显示出家风的严谨。次句“半是真诚半脱空”,则反映出当时的参禅者一半虔诚修行,一半空洞无物的心态,暗示了禅宗修炼者的状态。三、四句“一苇不知何处在,长江依旧水流东”,形容达摩渡江北上至梁地传法的典故。以此隐喻即使像达摩这样的高僧已不在人世,但禅宗精神依然如长江之水滚滚向前,流传后世。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达磨赞》是宋朝著名禅宗大师释祖钦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歌表达了他对禅宗的深刻理解和体验,以及对达磨祖师禅法的敬仰之情。创作于北宋末年,时值民族矛盾激化、战乱频繁的社会环境。
在那个时候,中国佛教正处于一个繁荣的时期,禅宗成为了最受关注和讨论的佛教教派之一。禅宗主张通过直指人心的方法来达到觉悟,强调个人的修行和顿悟。而达磨作为禅宗的创始人,他的禅法自然受到了广大信众的热烈推崇。
释祖钦作为一名禅宗大师,他的人生经历丰富。他曾游历四方,参访了许多著名的禅宗寺庙,向许多有成就的禅师学习。他在禅宗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对于达磨的禅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