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水调歌头

标题包含
水调歌头
采取铅须密,诚意辨妍媸。 休教错认,夺来鼎内及其时。 二物分明真伪,一得还君永得,此事契天机。 记取元阳动,妙用在虚危。 法寅申,行子午,总皆非。 自然时节,梦里也教知。 不属精津气血,不是肺肝心肾,真土亦非脾。 言下泄多矣,凡辈奈无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采用严密审查的方法,仔细分辨真相与错误。 不要让错误的观点占据上风,在关键时刻纠正它们。 这两种观点分别代表了真实和虚假,一旦掌握了真实,你将永远得到它,这是因为它与天机紧密相连。 记住,阳气在运动,其中的奥秘在于理解和运用它。 不论是依靠老虎或猴子,还是遵循子夜和午时,都不完全正确。 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即使在你做梦的时候也能感知到。 它不属于精气、血液、气息、肺脏、肝脏或心脏,甚至也不是脾脏。 现在你已经了解了很多,但是大多数人都对此一无所知。
去完善
释义
1. 采取铅须密:指炼丹的过程。铅是一种金属,古人认为它可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提取出具有特殊功效的物质。这里的“铅须”指的是从铅中提炼出的精华部分。 2. 诚意辨妍媸:在炼丹过程中,需要用心去分辨药物的优劣。 3. 休教错认,夺来鼎内及其时:不要让药物混淆,在炉鼎中要把握好时机。 4. 二物分明真伪:这两样东西的真伪必须要清楚分辨。 5. 一得还君永得:一旦得到正确的药材,就可以永远使用。 6. 此事契天机:这个过程与自然的规律相符。 7. 记取元阳动:记住阳气上升的时候。 8. 妙用在虚危:关键的操作在于虚危之处。 9. 法寅申,行子午:这是炼丹的固定步骤和时间。 10. 总皆非:这些都并非最重要的。 11. 自然时节,梦里也教知:真正的秘诀是在自然和梦境之中领悟到的。 12. 不属精津气血,不是肺肝心肾:这并不属于人体的精气、津液、气血,也不是肺、肝、心、肾等器官的功能。 13. 真土亦非脾:真正的五行之中的“土”也并不属于脾脏。 14. 言下泄多矣:这些道理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 15. 凡辈奈无知:只是普通人不了解而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题名为“水调歌头”,却并未涉及曲调或音律的表述,而主要是对某种理论或现象的描绘与讨论。前两句中,作者强调以分辨事物的本质为要,不仅要善于发现真相,而且要在正确的时间采取行动,所谓“采取铅须密,诚意辨妍媸”。接下来的三句似乎在描述一个寓言故事,要人们把握住恰当的时机,取得事物真正的价值,即“休教错认,夺来鼎内及其时”。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作者讨论了如何通过观察和判断来决定真伪。他认为,认识事物的本质,理解事物的变化规律,不仅对于生活实践有意义,同时也是领悟天地间隐秘真理的关键。 下片中的几句则是表达出这样的观点:某些生活中的观点和方法并不总是有效,或者并不是唯一正确的。比如用动物脏腑治病、服丹炼汞,或者固定地认为某种季节是最佳养生季节等。这些都存在偏颇和局限,需要更加全面、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最后,作者以一句话作为全篇的点题之笔,表达出对愚昧之人无法理解和接受这些深刻道理的遗憾,以及对这些真正有见地的人的喜悦和期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为南宋词人夏元鼎的作品。这首词创作于1190年至1240年间的某个时期。这个时间段正值中国南宋末期,政治局势动荡不安,金朝崛起对南宋形成了威胁。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夏元鼎作为一个文人,对于国家前途命运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夏元鼎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在青年时期便已显露才华,后来步入仕途,担任地方官吏。然而,由于南宋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他感到个人力量难以改变现状,因而逐渐产生出世思想,开始关注道家学说。 在这段时间里,夏元鼎接触到了许多道家经典著作,如《道德经》等,从中汲取了丰富的哲理。他开始尝试将道家哲学融入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力求以诗词的形式表现道家的精神内涵。《水调歌头》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