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汉老弟夜雨诗 其二
眼看世事一毫轻,莫把浮名绊此身。
却笑彭城风雨夜,枉教松竹作离声。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看待世间琐事需保持轻松态度,切勿让虚名束缚自己的身心。
反观彭城的风雨之夜,令人莞尔,松竹似乎在表达离别之情。
去完善
释义
1. “彭城”:位于今中国江苏省徐州市,为汉朝时期的重要城市。这里代指文人墨客聚居之处。
去完善
赏析
《和汉老弟夜雨诗 其二》是宋代诗人虞俦创作的一首咏怀诗。这首诗通过对“彭城风雨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泊态度和对浮名的鄙视。
首句“眼看世事一毫轻”,表现了诗人对世间事物的淡然心态。诗人认为,生活中的种种纷扰琐事都显得微不足道,不必过于在意。这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体现了诗人的人生智慧和哲理思考。
次句“莫把浮名绊此身”,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浮名的轻视。诗人认为,不应该让那些虚浮的名誉束缚自己的身心,而应该保持内心的自由与宁静。这句话揭示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即不受世俗束缚,追求内心真实的自我。
第三句“却笑彭城风雨夜”,是对“彭城风雨夜”这一场景的描绘。诗人以调侃的语气,嘲笑那些在风雨之夜依然执着于名利的人们。这句诗通过对比,凸显了诗人与那些被名利困扰的人的截然不同。
最后一句“枉教松竹作离声”,是诗人对松竹的拟人化描绘。诗人认为,松竹虽然在风雨中摇曳,但却不会发出离别的哀鸣。这句诗寓意着诗人虽然身处困境,但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
总之,《和汉老弟夜雨诗 其二》通过描述“彭城风雨夜”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洞察力和对浮名的鄙视。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和人文关怀,反映了诗人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人生信仰。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和汉老弟夜雨诗 其二》,是宋代诗人虞俦的作品。创作时间为公元1060年前后。
在宋朝时期,科举制度繁荣发展,知识分子对于文学艺术的追求热情极高。虞俦正身处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他当时正值青年时期,人生道路充满机遇与挑战。他的弟弟汉老也热爱诗词歌赋,二人时常以诗词交流,抒发胸臆。
这一时期,宋王朝的疆域在北方受到辽、金两国的威胁,南方则出现了农民起义,政治局势动荡不安。然而,文人墨客们在这种环境下依然执着于文艺创作,致力于传承和发展诗歌文化。
在这样一段与弟弟汉老互动的闲暇时光里,夜雨敲打窗棂,天空乌云密布,诗人以此为契机,写下了这首抒发兄弟情谊的夜雨诗。“夜阑连雨响,窗户一灯青”,表达了诗人与弟弟共享书香之趣的心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