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眠
蛩吟砌下岂知时,我亦无眠有所思。
夜永只怜灯作伴,秋凉最许簟先知。
十年扰扰梦中事,一笑悠悠世上儿。
数尽更筹窗送曙,起来赢得鬓成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蟋蟀在台阶下鸣叫,好像在诉说它的哀愁,我也因此失眠,陷入深深的思考。漫长的夜晚,只有灯光陪伴着我,秋天凉爽的气息,最能够被竹席先感觉到。过去十年的困扰,就像梦中的事情一样不真实,那些世上的纷争,一笑置之便好。计算着时间,直到窗户透进曙光,我才起来,然而头发却已如丝般苍白。
去完善
释义
1. 蛩吟砌下:指蟋蟀在台阶下鸣叫。蛩:即蟋蟀;吟:发出声音;砌下:台阶下面。
2. 无眠:失眠。
3. 有所思:有所思考,这里指回忆往事。
4. 夜永:漫长的夜晚。
5. 灯作伴:以灯为伴。
6. 簟:竹席。
7. 先知:先感知到,这里指秋天到来之时最先感受到的凉爽。
8. 十年扰扰:形容忙碌而纷扰的生活状态。
9. 一笑悠悠:悠然自得地微笑。
10. 世上儿:指世间的人或世俗之事。
11. 更筹:古代计时器上用以表示更次的时间单位,这里代指时间。
12. 窗送曙:窗户透出曙光。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失眠夜的诗词。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外部环境的观察十分敏锐:“蛩吟砌下岂知时”描述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清晰地听到了墙壁外的蟋蟀叫声,从而感知到秋天的到来;“夜永只怜灯作伴,秋凉最许簟先知”则借灯火和竹席表达了夜晚的漫长和秋天的凉意。
同时,诗人又表达了他对这个世界的感慨:“十年扰扰梦中事”说明诗人历经沧桑,看透了人世间的纷扰;“一笑悠悠世上儿”则体现了诗人在面对这些纷争时的超脱态度,以微笑面对世间的无常。
最后,“数尽更筹窗送曙,起来赢得鬓成丝”揭示了诗人的无奈与忧虑,他渴望黎明的到来,但在漫长的夜晚里,却无奈地看到了自己的白发。这首诗词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人生哲思打动了我们,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虞俦的高尚情操和人文情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无眠》是南宋诗人虞俦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公元1190年至1220年之间,即南宋时期。在这期间,虞俦作为一位文人骚客,曾担任过地方官员,关注民生疾苦,试图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切。
在虞俦所处的时代,南宋政权偏安一隅,山河破碎,民生多艰。金国势力日益强大,对南宋形成严重威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诗人虞俦深感忧虑,他将个人的感慨融入诗歌之中,表达了对家国命运的担忧。
《无眠》一词正是诗人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力作。诗人在深夜难以入睡,辗转反侧之际,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为民族振兴而献身的豪情壮志。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虞俦作为一名士人志士的高尚情操。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