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次吊原韵

标题包含
次吊原韵
为怜举世不曾醒,放浪形骸泽畔行。 会得危言危行意,佐成濯足濯缨名。 义无可去缘同姓,心亦何求要独清。 今日龙舟虽古意,吴人未必楚人情。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原文: 为怜举世不曾醒,放浪形骸泽畔行。 会得危言危行意,佐成濯足濯缨名。 义无可去缘同姓,心亦何求要独清。 今日龙舟虽古意,吴人未必楚人情。 译文: 为了怜悯世人尚未觉醒,在河边放任自己的言行。 了解直言不讳的含义,协助他人洗净污点、树立名声。 道义上无法离开因为我们是同一姓氏,内心又何必要求孤独清白? 如今龙舟活动虽然还保持着古风,但苏州人未必都有楚国人的情感。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吊原韵:指以原诗的韵律来创作新的作品。 2. 叶茵:宋朝诗人,字景文,号东海老农。 3. 放浪形骸:不受约束,放纵自己的言行。 4. 泽畔行:在湖边行走。 5. 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6. 濯足濯缨:清洗脚部和帽子的缨子,比喻修身洁己。 7. 同姓:这里指与屈原同姓的人。 8. 独清:保持清白廉洁的品质。 9. 古意:古代的风俗习惯。 10. 吴人未必楚人情:指吴地的人们未必能够理解楚地的风俗习惯。
去完善
赏析
《次吊原韵》是南宋诗人叶茵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屈原的故事为主题,表达出对世人未能领悟真理的忧虑。首联“为怜举世不曾醒”,点出了诗人对于世人懵懂无知的悲悯;颔联“放浪形骸泽畔行”则描绘了诗人想象屈原当年在水边游荡的身影;颈联“会得危言危行意”和“佐成濯足濯缨名”则是赞美屈原坚守信念的高尚情操,以及他凭借作品名垂青史的成就。 随后,“义无可去缘同姓,心亦何求要独清”这两句写出了屈原在面临亡国之忧时所表现的忠诚。尽管楚王无能,但屈原依然始终如一,保持内心的清白和高洁。尾联“今日龙舟虽古意,吴人未必楚人情”则暗示人们虽然打着纪念屈原的名义,却未必真正理解他的精神内涵。 总的来说,《次吊原韵》展现了诗人对于世态炎凉的深深感慨,以及对古圣人屈原崇高人格的敬仰。诗人以此诗勉励自己,也要做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秉持高尚品质的文人。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次吊原韵》是南宋诗人叶茵的一首描绘自己闲居生活的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宋理宗年间(公元1225-1264年)。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政权已经岌岌可危,北方大片领土被金人占领,百姓疾苦,政局不稳。然而,叶茵并未受到这些纷扰的影响,他选择避世隐居,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叶茵是一位颇有才情的文人,他的作品以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闲适生活为主。在这首诗中,他以“吊”为线索,通过一系列形象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乡村风光的宁静和谐,以及自己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闲居生活。虽然时局动荡,但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操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