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
晓来池上独凭阑,无限春愁欲诉难。
最是闰年时候别,楝花开尽尚清寒。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早晨在池塘边独自倚靠栏杆,心中涌起无尽的春愁却难以倾诉。
特别在这闰年的离别时刻,楝花凋谢之后仍然感到清冷寒冷。
去完善
释义
1. 晓:天刚亮的时候;
2. 阑:栏杆,这里指靠在栏杆上;
3. 闰年:农历每三年中有一个闰年,共有十二个月;
4. 楝花:楝树的花,通常在春季晚些时候盛开,这里表示春天快要结束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句描述诗人一早便在池塘边独自凭栏眺望,表达了诗人满怀的哀愁和无奈。“无限春愁欲诉难”点明诗人心中的郁结难以言表,是诗人情感的高度浓缩,为整首诗奠定了伤感的基调。次句进一步突显了诗人惆怅的情感:“最是闰年时候别”,闰年通常意味着季节交替的节奏更快,离别的感受也愈发强烈。最后一句“楝花开尽尚清寒”中,楝花代表了春天的结束,而“尚清寒”则暗示了诗人心中依然感到寒冷,衬托出诗人难以消除的哀愁与孤独。整体来看,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内心的深情厚谊和绵绵愁绪,使全诗充满浓厚的哀伤氛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池上》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描绘了夏日池塘边的美景和诗人的心情。在诗中,白居易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池塘边的绿树、荷花、蜻蜓等景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唐朝的贞元年间(785-805年),这是唐朝历史上的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白居易在京城长安任职,担任尚书省左司郎中一职。他的生活稳定,工作上也有一定的成就,这使得他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自然,体验生活。
唐朝贞元年间,社会经济相对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这个时期,诗歌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载体。白居易作为当时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他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内容贴近生活,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综上所述,《池上》这首五言诗是白居易在唐朝贞元年间创作的。在这段时间里,他在京城长安任职,生活稳定,工作上有一定的成就。这个时期的唐朝社会经济相对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诗歌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载体。在这样的背景下,白居易创作了这首描绘夏日池塘美景和表达自己情感的诗歌。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