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转词
宛宛转转胜上纱,红红绿绿苑中花。
纷纷泊泊夜飞鸦,寂寂寞寞离人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宛转婉约胜过轻纱,红花绿叶繁茂如苑中的花。
夜幕降临时,乌鸦纷纷落下来,远离这寂静无人的家。

去完善
释义
1.宛宛转转:形容妇女的体态婀娜多姿。
2.胜上纱:指丝绸衣料上的图案精致得如同织物表面的花纹。
3.红红绿绿:颜色鲜艳,繁花似锦的景象。
4.苑:古代帝王养禽兽植林木的地方,这里借指园林。
5.泊泊:纷乱的样子,在这里形容乌鸦的叫声。
6.寂寂寞寞:形容环境安静,没有生气。
7.离人家:指远离家园的人。

去完善
赏析
《宛转词》王建这首诗词以宛转悠扬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界的美景和人类生活的寂寥。开篇两句“宛宛转转胜上纱,红红绿绿苑中花”,形容了如丝般美丽的自然景观,以及繁华锦绣般的繁花景象。诗人用细致的笔墨,将自然的动态美与静态美融为一体,令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美不胜收的景色。
接下来的两句“纷纷泊泊夜飞鸦,寂寂寞寞离人家”,则转向描绘人类的孤独生活。“纷纷泊泊”一词描述了乌鸦归巢时的情景,象征着人类在夜晚时渴望回归宁静的心境。而“寂寂寞寞离人家”则进一步揭示出人们心中的寂寥与无奈。
整首诗词以细腻的描绘和深远的情感为基础,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性的深刻理解。在美的追求与生活的悲凉之间,我们既可以看到诗人对生活热爱的表达,也可以感受到他对人间疾苦的关怀。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宛转词》是唐代著名诗人王建的一首描绘离别情景的诗作。据学者研究,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这一时期正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阶段,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朽黑暗,民生疾苦严重。
在这段时间里,王建的个人经历也颇为波折。他出身贫寒,早年曾以游侠浪荡江湖,晚年才踏上仕途,虽然官至尚书郎,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关切民间疾苦的心,用诗歌记录和揭露社会现实。他的诗歌多描写民间生活、反映百姓疾苦,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在《宛转词》这首作品中,王建通过描绘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展现了当时社会普通民众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诗中以“兔丝附蓬麻”的比喻,揭示了人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时代的沧桑巨变和人生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