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阁观唐法帖呈同舍诸公
雍熙真人金丹成,骑龙逍遥上太清。
一时文物甚炳焕,至今高阁留峥嵘。
道山不为人间设,千秋长镇白玉京。
蓬莱诸仙当闲暇,相邀初作升天行。
宫殿相望金碧动,觚棱半引霄汉明。
锵金宝钥端门辟,四坐光芒炫奎壁。
换鹅何处得遗踪,临水当年应尽墨。
波澜入唐仍浩瀚,追蹑余尘犹十百。
味入噉蔗真渐佳,力未半途多自画。
万物莫如观所聚,我生强半初相识。
相期更乘飞云来,琪花为盘霞为杯,咽味沆瀣临丹台。
兴尽翩然欲归去,从此心骨无尘埃。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雍熙真人炼成了金丹,骑着龙游历九天。
那一时期的文化繁荣灿烂,至今那座高阁仍然留下了峥嵘的痕迹。
仙家之道不为尘世而设,永远守护着白玉京。
蓬莱仙境中的仙人,也在那时开始忙碌,筹划着升天的旅程。
彼此的宫殿相互辉映,那金碧的光辉仿佛能照耀到天空。
端门开启,黄金宝玉钥匙的声音回荡在空气中,四方的光芒照在墙上如同阳光照耀。
换鹅之处似乎还能找到当年的痕迹,面对流水当年应该挥洒了不少墨水。
这段旅程即使历经沧桑,依旧壮观无比。
品味着这些美好,犹如吃到了美味的甘蔗,但力量还未达到一半。
世间万物都不如看着它们聚集那样令人愉快,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半的领悟。
期待能够再次搭乘飞云,用琪花作为盘子,以彩霞作为酒杯,品尝着甘美的露水和美酒来到丹台。
待我们兴尽之后轻轻飘然离开,此后心中再无烦恼和尘埃。
去完善
释义
1. 秘阁:皇宫中珍藏图书秘籍的地方,宋代时设立在崇文院。
2. 孔武仲:北宋文人,仁宗朝进士。
3. 唐法帖:唐代书法家们的字迹汇集而成的字帖。
4. 同舍诸公:指一同居住在秘阁的朋友们。
5. 雍熙真人:指唐朝时期的道士杜光庭,被封为“雍熙真人”。
6. 金丹:道教炼制的药物,据说可以让人长生不老。
7. 上太清:太清是天上的最高处,此处指的是飞升仙境。
8. 文物:人文景物,这里指的是唐朝的文化艺术。
9. 炳焕:光彩照人的样子。
10. 峥嵘:形容事物超群出众。
11. 道山:指道家修炼之地。
12. 白玉京:指天上的神仙世界。
13. 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14. 初作:初次尝试。
15. 升天行:前往天上的旅程。
16. 金碧动:形容金光闪烁,富丽堂皇。
17. 觚棱:宫殿的屋脊。
18. 端门:宫殿的正门。
19. 瑞金宝钥:金色的钥匙。
20. 四坐:周围的人们。
21. 奎壁:二十八星宿之一,代指天空。
22. 换鹅:王羲之因用一只鹅换来了一份帖子而写下了著名的《兰亭序》。
23. 波阑入唐:指唐代文化如同波澜壮阔的大海。
24. 追蹑:追踪并赶上。
25. 力未半途:力量还没有达到极致。
26. 噉蔗:比喻逐步品尝美好的事物。
27. 自画:自我限制。
28. 万物莫如观所聚:观察万物的聚集状态。
29. 心骨无尘埃:心灵纯洁无暇。
去完善
赏析
该诗以华美而深沉的笔触描绘了秘阁中的历史文物与丰富的想象。首句引入“真人金丹成”这一场景,以其成功的形象,映射出秘阁中历代文物的高贵和魅力。诗人接着描述了他眼中看到的文物胜景,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古人的崇敬和对文物价值的赞美。这首诗通过巧妙地运用生动的图像和美好的想象,引导读者跨越时空,领略历史的辉煌和文物的风采。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秘阁观唐法帖呈同舍诸公》是北宋著名文人孔武仲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040年左右,即宋仁宗庆历年间。在这段时间里,孔武仲以才华横溢和满腹经纶受到朝廷的器重,担任秘书省官员,负责管理皇家典籍和文物。
当时正值北宋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文化艺术发展迅速。皇帝重视文化事业,鼓励文人墨客研究和传承古代文化遗产,使得秘阁成为文人墨客们共同切磋交流的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孔武仲在秘阁鉴赏唐代书法家墨宝时,满怀激动地写下了这首咏物抒怀之作,表达了对古代书法艺术的敬仰之情和对同僚之间的友谊之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