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藏 其二
炼成真气发双华,还向囊中秘玉霞。
咒水夜潭龙怖剑,弄云秋岭鹤看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修炼真气,两鬓泛华;怀藏瑰宝,囊中有霞。施咒唤水,夜幕下的龙潭龙惧剑锋;凌空弄云,秋日里的山岭鹤守家门。
去完善
释义
1. "炼成真气发双华":这句是描写修炼道家内丹的过程,"真气"是指修炼者通过呼吸、静坐等方式吸收的天地元气,"发双华"是说这种元气在修炼者体内充盈,表现为精神焕发,气宇轩昂。
2. "还向囊中秘玉霞":这句是写修炼的成果,“囊中”比喻人体内部,"玉霞"指的是修炼出来的精华物质,这句话是说这些成果被深藏体内。
3. "咒水夜潭龙怖剑":这句描绘的是修炼者在夜间进行的一种仪式,"咒水"是指用咒语加持过的水,"夜潭龙"形象地描绘出潭中水的幽深和神秘,"怖剑"是道教仪式中的道具,有驱邪镇煞的作用。
4. "弄云秋岭鹤看家":这句描述的是修炼者在山上修炼时,可以驾驭云彩,与鹤为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葛密在阅读道教经典时所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在研读道家著作后的深刻感悟和对道教修炼的向往。
首句“炼成真气发双华”,描述了道家修炼的过程,强调通过内炼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即真气的升华。诗人以“双华”为喻,形象地展现了修炼的成果。
次句“还向囊中秘玉霞”,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道家修炼成果的珍视。他将修炼得来的宝贵经验视为“玉霞”,藏于内心深处,不轻易示人,体现了诗人对道家智慧的敬畏与尊重。
接下来的两句“咒水夜潭龙怖剑,弄云秋岭鹤看家”,则是描绘了一幅富有神秘色彩的画卷。在这幅画面中,诗人用“咒水夜潭龙怖剑”来展示道家修行者的降妖除魔之能,而“弄云秋岭鹤看家”则展示了道家修炼者超凡入圣、飘逸出尘的风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读道藏 其二》是唐朝诗人葛密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755年至762年之间,也就是安史之乱期间。在这个时期,唐朝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生疾苦,人们普遍追求精神的慰藉和内心的安宁。
葛密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在阅读道家经典时的感悟。他通过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表达了自己对生命、自然、宇宙等问题的思考。在诗中,葛密表达了对道家思想的敬仰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这种追求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人们在战乱中寻求心灵的慰藉,试图通过道家思想来达到心灵的宁静。
葛密在这个时期的人生际遇也比较复杂。他曾担任唐朝官员,但因安史之乱被迫离职,回到家乡隐居。在隐居期间,他深入钻研道家经典,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哲学观念。他的诗歌创作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以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情怀表达了自己的思想追求。
在《读道藏 其二》这首诗中,葛密通过对道家经典的研读,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领悟。这首诗反映了唐朝时期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在面对困境时所表现出的坚韧意志。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