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喜子书思登第

标题包含
喜子书思登第
传家何用富金籝,教子何如只一经。 庆历科名今已继,更教来叶嗣前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传承家业何必追求财富堆积,教育子女关键在于教导他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在庆历年间我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现在要让下一代继续发扬光辉传统。
去完善
释义
1. 传家:这里指把家族文化传承下去。 2. 金籝:黄金打造的提篮,比喻富贵人家。 3. 教子:教育孩子。 4. 一经:专指儒家经典《诗经》。 5. 庆历科名:科举及第的名誉。 6. 来叶:后世子孙。 7. 嗣前馨:继承前辈的荣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葛密对于家庭教育的看法和期望。他主张教育子女不必追求荣华富贵,而应重视道德和文化修养,特别是要传承经典文化,让子孙后代都能成为有涵养的人。 首句“传家何用富金籝”中的“金籝”比喻富贵荣华,诗人认为家庭传给后代的不应是物质财富,而是精神层面的东西。接着的“教子何如只一经”中,“一经”指的是儒家的经典书籍,诗人强调教育子女应以儒家经典为主,这样才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 在诗的第二联“庆历科名今已继”中,“庆历”是北宋时期的年号,这里用以代表宋代科举制度。诗人认为,科举功名虽然重要,但它只是对才学的一种认可,真正的价值在于文化传承。因此,他希望家族能延续科举成就,继续为后世树立榜样。 最后一句“更教来叶嗣前馨”中的“来叶”指后世子孙,“嗣前馨”意为继承和发扬先人的优良品质。诗人期盼后世子孙能够继承前人的美德,发扬光大,使家族声名远播。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家庭教育和家族发展的思考,传达了诗人重视精神追求、传承文化价值的观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喜子书思登第》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葛密之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60-1279年间的宋朝时期。 在那个时候,科举制度已经发展成熟,成为士人阶层进入官场的普遍途径。而葛密,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对科举考试有着很高的期望。然而,他在科举道路上并不顺利,多次参加科考却未能高中。这种人生经历使他深感失落和无奈。 在葛密创作这首诗歌的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北宋王朝的稳定期,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然而,在这样的繁荣背后,依然存在着种种社会矛盾,如贫富差距、腐败现象等。这些时代背景使得葛密在诗中表达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忧虑。 在这首《喜子书思登第》中,葛密以子书思的成功为引子,表达了对科举制度的感慨。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学,能够在科考场上取得好成绩,实现自己的抱负。然而,现实的残酷让他意识到,个人的努力在庞大的社会现实中显得微不足道。因此,这首诗既表达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向往,又表现了他对命运不公的无奈。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