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立夜直读荆公客至当饮酒篇感而有赋
客至当饮酒,客去合如何。
人生无根蔕,何必客经过。
有客固当饮,无客饮自歌。
有客与无客,颓然同一科。
昔人秉烛游,正尔畏蹉跎。
粤余生多艰,一官剧奔波。
读书四十年,铁砚空研磨。
粝食岂有肉,菜羹或无鹾。
一衣递单夹,折制屡舛讹。
六十始小遇,鬓毛已双皤。
屈指从心年,光阴苦无多。
酒虽非所嗜,不饮意不佳。
一醆助朝气,三杯养天和。
放浪风月夕,留连四时花。
以此毕吾生,无愧亦无嗟。
寻思百岁后,有酒如倾河。
一滴不入唇,谁见此颜酡。
作诗广前贤,闻者且勿呵。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客人到来时应共同畅饮,客人离去时又该如何。人生并无固定根基,又何必在意过客的来来往往。有客自然应当痛饮,无人来访也可以独自歌唱。无论是有人来还是无人来,我们都应保持随性坦然的态度。昔日的人们手持蜡烛夜游,正是为了抓住时光避免蹉跎岁月。我这个南方人一生波折不断,任职四处奔波劳碌。研读诗书已有四十载,却仍未能在科举中崭露头角。饮食粗简难见荤腥,菜汤也缺少调料。衣服更是单调单一,多次修改仍有差错。直到六十岁才稍有所成,但头发已然花白。回顾过去,时间无多,心中充满焦虑。虽然并非特别喜欢喝酒,但不喝总觉得兴致缺缺。一杯助我提振精神,三杯则可调养身心。尽情畅游于风花雪月之中,流连忘返于四季之花。若能这样度过一生,既无愧于自己,也无须嗟叹。想象百年之后,美酒如同江河般流淌。若有一滴未曾入喉,又有谁能目睹这醉人的笑颜呢?如今写下这首诗,广泛致敬前辈先贤,愿听到的人不要责怪。
去完善
释义
1. 特立:南宋诗人姜特立的字。
2. 夜直:夜晚值班。
3. 荆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字介甫,号荆公。
4. 当:应当。
5. 合如何:该怎么样。
6. 无根蔕:没有根基。
7. 固:固然,本来。
8. 自歌:自我歌唱。
9. 颓然:懒散的样子。
10. 秉烛游:拿着蜡烛游玩,形容把握时间及时行乐。
11. 正尔:就这样。
12. 粤:同“越”,指越地之人,即南方人。
13. 多艰:很多困难。
14. 一官:担任一个小官职。
15. 剧:剧烈,繁重。
16. 铁砚空研磨:比喻埋头苦读多年,功不成名不就。
17. 粝食:糙米饭,比喻生活艰苦。
18. 肉:菜肴中的肉食部分。
19. 菜羹:用蔬菜煮成的汤。
20. 鹾:盐分,这里指调味的盐。
21. 单夹:单薄的衣衫。
22. 递:依次传递。
23. 折制:折叠制作。
24. 舛讹:错误。
25. 小遇:略微遇到机遇。
26. 鬓毛:白发。
27. 从心年:顺从心意过活的时间。
28. 光阴:时间。
29. 嗜:爱好。
30. 和:和顺。
31. 放浪:放纵不羁。
32. 朝:朝阳。
33. 暮:夕阳。
34. 寻思:思考。
35. 百岁后:死去之后。
36. 如倾河:像河水倾泻一样。
37. 颜酡:脸红。
38. 广:推广。
39. 前贤:往前的贤人。
去完善
赏析
本诗感慨人生的无常和短暂,诗人表达了无论在忙碌的日子中还是在闲暇的时光里,都要有达观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本诗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动人,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特立夜直读荆公客至当饮酒篇感而有赋》,由宋代诗人姜特立所作。创作时间为公元1140年前后,正值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姜特立作为南宋著名的文人、官员,经历了朝廷的变革和动荡。他的政治生涯颇为波折,曾经因触犯权臣而被贬谪,后又因才华出众被重新起用。这种人生经历使他对国家的命运和个人际遇有着深刻的体会。
此外,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金国入侵后的动荡时期。朝廷内外矛盾重重,民族矛盾尖锐,民众生活困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们往往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未来的期许。
因此,在这首诗中,姜特立通过对王安石的赞美和对酒的热爱,表达了他在困境中坚持理想、坚定信念的决心。同时也传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太平盛世的渴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