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句咏梅·孤山山下醉眠处
佳句千所嗔,谪与水仙隅。
樽酒酹逋翁,更道香影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美好的诗句千百篇,却因指责而沦为水仙之隅。倒一杯酒来祭奠这位文人,并在香影之下讲述他的故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方蒙仲:宋代诗人,生卒年不详。
2. 孤山: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山中多梅花,是赏梅胜地。
3. 水仙:指梅花,因梅花在农历新年前后盛开,故称“水仙”。
4. 嗔:责怪,埋怨。这里指佳句众多,难以选择。
5. 谪:贬谪,指被贬官或流放。这里是诗人自喻,表示自己在诗坛的地位较低。
6. 逋翁:北宋诗人林逋,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以赏梅著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首联起笔突兀,诗人从“佳句”起,表明本诗的目的即是赞美梅花。“千所嗔”则表达出诗人对梅花的欣赏已不是一二句话可以概括的。接着诗人以“谪与水仙隅”来喻指梅花地位的卑微,以及它与一般花朵的区别。
颔联,诗人提到了“逋翁”即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林逋。林逋在西湖孤山脚下隐居时,植梅三百株,所以后人常以梅代表他的高洁品格。在这里,诗人通过“酹”这个动词来表达对已故的林逋的敬意,也体现了诗人对梅花的尊敬和崇拜。而“更道香影下”则是诗人想象与林逋在梅花树下饮酒论诗的场景,表达了对高尚品格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以诗句咏梅·孤山山下醉眠处》是南宋诗人方蒙仲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65年左右,正值南宋末年。
在这个时期,方蒙仲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员,但由于直言敢谏,多次被贬谪。他的生活困苦,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用诗歌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创作这首诗时,方蒙仲正身处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当时,南宋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金兵南下,战火四起。而诗人所在的浙江一带,更是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尽管生活艰辛,方蒙仲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他在这首诗中描绘了自己在孤山山下醉酒赏梅的情景,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