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句咏梅 谁寄寒斋雪夜春
寒炉耿夜长,竦肩得文句。
将以一枝春,逢人无寄处。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寒冷的炉火在夜晚显得格外漫长,耸着肩膀苦苦寻找合适的句子。希望能有一枝春天的新生,却无法找到可以寄托的地方。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方蒙仲:宋代诗人。
2. 寒炉:寒冷的炉火。
3. 耿:明亮。
4. 夜长:指夜晚漫长。
5. 竦肩:耸起肩膀。形容人在寒冷环境中缩着身体的情景。
6. 文句:诗篇。
7. 一枝春:这里指梅花。
8. 逢人:遇见他人。
9. 无寄处:没有可以寄托的地方。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寒冷的长夜中借诗兴寄怀,以梅自喻,表现其孤傲高洁的品格与矢志不渝的追求。"寒炉耿夜长,竦肩得文句",通过寒冷的炉火和深夜的寂静营造了一种孤独的氛围,同时表达出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执着与坚守。"将以一枝春,逢人无寄处"则寓情于景,借梅花这一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尽管在寒冷的季节,依然渴望春天的到来以及无人可寄的无奈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以诗句咏梅 谁寄寒斋雪夜春》是南宋诗人方蒙仲创作的一首咏梅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具体年代无从考证。在这段时间里,中国正处于南北宋交替的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然而,尽管外部环境恶劣,文人们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通过诗歌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在南宋时期,方蒙仲的生活经历颇为坎坷。他曾是南宋官员,后因战乱流亡至福建。在此期间,他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艰辛。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创作诗歌,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
在这首《以诗句咏梅 谁寄寒斋雪夜春》中,方蒙仲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他在艰苦环境中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春天的渴望。他用“谁寄寒斋雪夜春”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梅花在寒冷的冬天依然盛开的美景,暗示了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心中仍充满希望和信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