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犀
灵根久向月中栽,不信天香坠下来。
自是人间与天上,一般种子一齐开。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很久以来,灵根都在月亮中生长,我始终相信天香会降临人间。在天地之间,各种种子一起开放,共享一片天空。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木犀:即桂花,因为桂花的木材纹理像犀角而得名。
2. 灵根:指桂树。
3. 月中栽:古代神话传说中,月中有桂树。这里指桂树在月亮上的传说。
4. 天香:形容桂花的香气浓郁,好像来自天上。
5. 坠下来:形容桂花的香气好像从天空掉下来一样。
6. 自是:自然是,本来就是。
7. 人间与天上:这里指的是地球和月球。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木犀花的诗。诗人以月中仙桂为喻,表达了木犀花的芬芳和美丽。他相信木犀花是天上的香气坠落人间的结果,暗示了木犀花的独特和高贵。诗人还通过对比人间和天上的木犀花,强调它们虽然生长环境不同,但都是同样的种子孕育出来的,体现了生命力和自然的伟大。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木犀》是南宋诗人方蒙仲所创作的一首赞美桂花的小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期,即公元1127年至1279年之间。这个时期的中国正处于金朝、南宋和元朝的更迭时期,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在这个特殊时期,方蒙仲的人生际遇也颇有些波折。他原本是一位书生,曾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由于战乱和政治环境的影响,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尽管生活艰辛,但他仍然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关注。这首《木犀》就是他在这样的环境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桂花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方蒙仲所处的时代,南宋文学正处于一个繁荣的时期。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投身于文学创作,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绘画,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此外,这个时期的人们对于自然的热爱也非常明显,许多文学作品都以自然为主题,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