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梅
夜月玉堂前,春风紫盖边。
想君都看破,宁与我周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夜幕降临在宏伟的宫殿之前,春风轻拂着紫色花冠的边缘。
想象你已经洞察一切,依然愿意陪伴在我身边。
去完善
释义
1. 夜月:晚上的月亮。这里指月光照耀的夜晚。
2. 玉堂:汉代宫殿名,这里借指华丽的宫殿。
3. 春风:春天的风,比喻温暖和煦的气候。
4. 紫盖:古代皇帝出行时的车盖,用紫色绸缎制成,这里借指皇家气派。
5. 想君:想到你,这里指作者想象梅花的心态。
6. 都看破:完全看透,这里表示作者认为梅花已经看透了世态炎凉。
7. 宁与:宁愿和...一起,这里表示梅花宁愿与作者共度时光。
8. 周旋:交往应酬,这里表示相互陪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梅花为主题,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梅花的美好与坚贞。首句“夜月玉堂前”,通过月光映照下的梅花,展现了梅花的洁白如玉,同时又突出了梅花在夜间的独特之美。次句“春风紫盖边”,则借春风吹拂中的梅花,表达了梅花的艳丽和繁茂。接着诗人又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梅花的赞赏之情:“想君都看破,宁与我周旋。”这里暗示出作者虽然欣赏梅花的美丽,但他知道梅花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和忍耐,这也是它具有的独特品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问梅》是南宋末年诗人方蒙仲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末年,即公元1279年左右。这个时期正是南宋政权风雨飘摇、金兵入侵之际。
在这段时间里,方蒙仲的人生经历也比较曲折。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成年后进入官场,担任过临安府学教授等职位。然而,南宋末年的政治腐败、战乱频仍让他深感忧虑和愤懑。于是,他决定辞官回乡,过上了隐逸的生活。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方蒙仲将个人的情感寄托在梅花身上,通过咏梅来表达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他在《问梅》中写道:“雪后千花尽,春来一味清。朔风虽凛冽,和气已先萌。”通过对梅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乐观积极的心态以及对春天的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