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红梅

标题包含
红梅
不但色秾华,更觉香幽迥。 笑杀海棠仙,死抱渊材恨。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蒙仲(1894年-1970年),原名方家骅,字蒙仲,号梦周,浙江杭州人。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书法家和诗人。 早年经历: 方蒙仲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曾在杭州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不仅颜色鲜艳华丽,更令人感到香气深邃悠远。 让那海棠仙子笑死吧,因为它至死都抱着渊材的遗憾。
去完善
释义
1. "色秾华":指红梅花色泽浓郁艳丽。"秾华",是浓艳的意思。 2. "笑杀海棠仙":用海棠花的形象来对比红梅花。"笑杀"表示强烈的讽刺或嘲笑。"海棠仙"是借指海棠花。 3. "死抱渊材恨":暗含王安石《白兔赋》的典故。"渊材"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字。他在《白兔赋》中写白兔说:“死则埋焉,乌在其为福也?”这里的"死抱渊材恨"是指海棠花只知道追求表面荣华,却未能领悟红梅花内在的崇高品质,如同白兔一样只知华而不实的外表,而缺少真实的内涵。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红梅》中,方蒙仲通过对梅花的描绘,传达出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感悟。“不但色秾华,更觉香幽迥”,诗人首先赞美了梅花的鲜艳色彩和华美外表,但更强调了它那深沉悠远的香气。这似乎暗示着人们不应只注重外在的表现,而应追求内在的品质和精神。 接下来,诗人的笔触转向了海棠花。“笑杀海棠仙,死抱渊材恨”,这里用了宋代诗人石延年(字渊材)的典故。石延年曾作《海棠诗》云:“只见花繁不见叶,团团盖日如承盘。”他过于痴迷于海棠花的美丽,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使命。方蒙仲在这里用这一典故,意在提醒人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不要忘记了自身的责任与担当。 整首诗通过对比红梅与海棠,传达了诗人对于精神内涵和物质表象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在诗人看来,真正的美丽不仅仅是外表的华丽,更是内在品质的卓越。因此,我们应该追求那些具有深厚内涵的事物,而不是被表面的繁华所迷惑。这种思想对于我们今人来说,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红梅》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晚期,大约公元1250年左右。当时南宋政权风雨飘摇,蒙古大军已经对中原地区展开猛烈进攻。在这个背景下,诗人方蒙仲以梅花为主题,寄寓自己的情操和愿望。 方蒙仲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他曾任官职,后因战局变化而弃官回乡。在这个过程中,他亲眼目睹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痛苦。然而,他并没有被现实的残酷所压倒,而是坚定地投身于文化传承和教育事业。他用诗篇表达了自己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在《红梅》一诗中,方蒙仲通过描绘红梅花朵的特点和姿态,表达了对坚贞不屈、不畏艰难品质的追求。他赞美了红梅花在寒冷冬季里依然傲然绽放的坚强生命力,以此来激励人们面对困境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质。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方蒙仲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忧虑和期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