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桥梅
一阵晓风寒,惊飞点去鞍。
行人易愁绝,便作柳花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清晨的一阵寒风吹过,把枝头上的鸟儿都惊飞起来。行人看见这一幕,心生忧愁,不禁想起了那句古诗:“便作柳花看”。
去完善
释义
1. 晓风:早晨的寒风。
2. 点去鞍:指的是离开马背。点,离散;鞍,指马鞍,这里代指马背。
3. 易愁绝:容易感到极度忧愁。易,容易;愁绝,极度忧愁。
4. 柳花:柳絮,即柳树种子上的白色绒毛,随风飘散如雪。
去完善
赏析
《溪桥梅》是南宋诗人方蒙仲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诗中描绘了梅花在清晨的寒风中飘落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热爱之情。
首句“一阵晓风寒”,描述了清晨寒冷的天气。这里的“晓寒”既指早晨的寒冷,也暗示了梅花的清高气质。“惊飞点去鞍”,形象地描绘了梅花飘落的情景。梅花飘落在地上,就像从马鞍上掉下来的花瓣,生动而富有诗意。
第二句“行人易愁绝,便作柳花看。”则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感慨。行人在看到梅花的飘落时,很容易产生哀愁的情感。在这里,作者将梅花比作柳絮,强调了梅花随风飘散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梅花凋零的惋惜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溪桥梅》是南宋诗人方蒙仲的一首咏梅诗。这首诗描绘了溪桥边梅花盛开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之情。据史书记载,方蒙仲生活在南宋时期,曾任吏部郎中等职务。他一生博学多才,诗词歌赋皆有涉猎,尤以诗歌成就最为显著。
在《溪桥梅》这首诗的创作时期,南宋正处于国家危亡之际。北方金兵不断南下侵扰,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许多文人志士都怀着忧国忧民的心情,关注社会现实,通过文学作品抒发爱国情怀。方蒙仲作为一位有识之士,他的诗歌作品也往往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在《溪桥梅》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溪桥边梅花的描绘,表现了梅花的坚韧品质和傲霜斗雪的精神风貌。实际上,这也是作者借用梅花来象征那些在国家危难时刻依然坚守信念、勇敢抗争的人们。这种借物抒怀的手法,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