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刘后村梅花百咏 其五十六

标题包含
和刘后村梅花百咏 其五十六
千顷琼田徒手得,连云綵阁一朝成。平生富贵梅时健,肯作穷人冻饿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方蒙仲(1894年-1970年),原名方家骅,字蒙仲,号梦周,浙江杭州人。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书法家和诗人。 早年经历: 方蒙仲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曾在杭州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广袤的田野一挥而就,如同云彩般的楼阁瞬间建成。一生荣华富贵在此刻达到顶峰,又岂会去效仿穷人的哀嚎之声?
去完善
释义
1. 千顷:形容面积广,这里指大片的梅花盛开。 2. 琼田:形容洁白美丽的田野。 3. 徒手:空手,这里是用比喻的手法表现轻松得到美景。 4. 连云:形容梅花满布山间,仿佛与天上的云彩相连。 5. 彩阁:彩绘的楼阁,这里指的是观赏梅花的亭台。 6. 一朝:一天之间,表示时间短暂。 7. 肯:岂能,表示否定。 8. 穷人冻饿声:穷困之人的哀号,这里与“平生富贵”形成对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方蒙仲的赞美与敬仰之情。首句“千顷琼田徒手得”形象地表现了方蒙仲在文学领域的巨大成就和非凡才情,仿佛是他通过一己之力获得了大片的美丽田野。紧接着,“连云彩阁一朝成”更是突出了他在文坛上迅速崛起的地位。第二句诗人巧妙地把梅花比作富贵之人,暗示着方蒙仲如同梅花一般经历了艰苦磨砺,但终究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其品格的钦佩,表示他虽然生活富裕,但仍能保持谦卑之态,不愿意发出穷人的哀嚎之声。这首诗赞美了方蒙仲才学出众、品德高尚的品质,同时寄予了对他的深切期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刘后村梅花百咏 其五十六》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时期的文人方蒙仲。方蒙仲生活的时代,正是国家内忧外患的南宋晚期。这一时期,金国和蒙古的入侵使得南宋政权岌岌可危,民生疾苦。诗人以梅花为象征,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民众生活的关切。 方蒙仲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方蒙仲从小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他的一生并未得到统治者的重视,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这使他更加关注民间的疾苦,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文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心。 在《和刘后村梅花百咏 其五十六》这首诗歌中,方蒙仲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认为,梅花虽然生长在寒冷的季节,却依然能够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这正是他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的赞美。同时,他也认为,梅花的品质如同他自己的生活态度,即使生活再艰苦,也要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