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谒金门(次京口赋)

标题包含
谒金门(次京口赋)
归不去。船泊早春梅渚。试听玉人歌白_。行云无觅处。 翦烛写诗无语。漠漠寒生窗户。明日短篷眠夜雨。宝钗留半股。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过(1154年-1206年),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南宋文学家。他出生于江西吉安,是南宋中叶的一位重要文人。 刘过年轻时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才华横溢。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及第。后来,他...查看更多
qingqingdd
去完善

译文
无法回去了。船只停泊在早春时节的梅树丛中。聆听那位如玉般的女子唱出的歌声,飘渺得如同云层难寻踪迹。 熄灭火烛,默默写诗,窗外传来寒冷的气氛。明天夜里,我们将会在雨中的小船上入睡。留下的只有那半只宝钗。
qingqingdd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归不去:无法回乡。 2. 船泊早春梅渚:船只停泊在春天的梅花水域边。 3. 玉人歌白_:这句应为“试听玉人歌白雪”,描述美丽的女子歌唱。 4. 行云无觅处:找不到逝去的事物。这里暗指曾经的爱情美好,却已失去。 5. 剪烛:用剪刀剪去蜡烛燃烧后的残蜡。 6. 写诗无语:写诗词时心情沉默无言。 7. 漠漠寒生窗户:形容寒气从窗户渗透进来。 8. 明日短篷眠夜雨:明天夜里将睡在雨中的小船上。 9. 宝钗留半股:这句意为分手时留有另一半的宝钗作为纪念。
qingqingdd
去完善
赏析
《谒金门·次京口赋》一词,是南宋豪放派词人刘过所作。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词人泊舟春梅渚的所见所闻,展现出一幅清新雅致的水乡景象。词中主要描绘了两部分内容:一为佳人歌声悠扬,如行云飘渺;二为词人在船舱中的剪烛写诗,独享寂静时光。通过对两部分的刻画,展示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结尾处以“明日短篷眠夜雨,宝钗留半股”收尾,暗示词人即将离开这一美好的景致,回到现实之中。全词韵律优美,情感真挚,令人陶醉其中。
qingqingdd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谒金门·次京口赋》是南宋词人刘过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南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198年),这一时期正处于宋金和议之后,北方领土丧失,朝廷内主战派与主和派斗争激烈的历史背景下。 刘过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但他一生并未踏上仕途,而是以游历山水、结交文人墨客为乐。他曾多次到京口(今江苏镇江)游玩,对这里的风光和历史遗迹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游览过程中,他深感国家民族的危机,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愤懑。 在创作这首词时,刘过借鉴了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一文,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他用“长江万里”来形容国家的壮丽河山,用“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来表达对先贤的缅怀,以及对当今统治者不能像孙权那样捍卫国土的遗憾。最后,他用“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来表达民众对战争的淡忘,以及对民族精神的忧虑。
qingqingdd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