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乱蝉何事,冒暑吟如诉。
断续声中为谁苦。
阵云行碧落,舒卷光阴,秋意爽,俄作晴空骤雨。
明珠无限数。
都在荷花,疑是星河对庭户。
莫负昼如年,况有清尊,披襟坐、水风来处。
信美景良辰、自古难并,既不遇多才,岂能欢聚。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烦人的蝉鸣为何在炎炎夏日中仍旧持续?它们似乎在为某人而痛苦地发出断断续续的声音。天空中的白云翻腾、变幻莫测,秋天的气息清新宜人,突然间晴天变成了暴雨。无数的珍珠般雨滴落在荷花上,仿佛是星河流淌在门前。不要浪费这美好的时光,我们还可以举杯畅饮,坐在微风拂面之处,享受这份宁静和凉爽。的确,美好的景色和愉快的时光自古以来就难以同时拥有。既然我们没能遇见许多有才之人,又怎么能期待欢乐相聚的时刻呢?
去完善
释义
1. 乱蝉:指盛夏时节鸣叫的蝉。这里以“乱蝉”形容蝉声纷扰。
2. 冒暑:顶着酷热。这里指蝉在炎热夏季鸣叫。
3. 吟如诉:像在倾诉一样地鸣叫。这里描述蝉声听起来像是带有哀怨的情绪。
4. 云行碧落:比喻天空中的云朵。碧落,即青天。
5. 舒卷:舒展和合拢。这里形容云朵的变化。
6. 俄作晴空骤雨:突然之间由晴天转为骤雨。俄,短时间。
7. 明珠无限数:比喻池塘中盛开的荷花。明珠,指荷叶上的露珠。
8. 都在荷花:都集中在荷花之上。这里用来描绘荷花的繁茂景象。
9. 星河:银河。这里用来比喻繁茂的荷花犹如星河般美丽。
10. 庭户:庭院。这里指观赏荷花的场所。
11. 莫负昼如年: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时间。莫负,不要辜负。昼如年,白天如同一年那样漫长。
12. 况有清尊:更何况还有美酒相伴。清尊,指酒杯。
13. 披襟坐:敞开衣襟坐着。表示舒适的状态。
14. 水风来处:吹拂而来的微风带着水汽。这里指靠近荷塘的地方。
15. 信美景良辰:确实相信美好的景色和时光难得。
16. 自古难并:自古以来难以同时拥有。
17. 既不遇多才:意指没有遇到很多有才情的人。
18. 岂能欢聚:怎么能欢乐相聚呢?
去完善
赏析
词中“乱蝉何事,冒暑吟如诉”首先描绘出夏日蝉鸣的图景,热浪与虫声交织在空气中,呈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接着以“断续声中为谁苦”表露出诗人对于蝉鸣的关注和同情,让读者感受到其关注自然生灵的人文情怀。
接下来“阵云行碧落,舒卷光阴,秋意爽,俄作晴空骤雨”,将云彩的变化融入时间流转之中,而骤雨的到来更是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使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变幻。同时,这也寓含着人生哲理:人生无常,应珍惜当下,把握每个瞬间。
紧接着,词人转向写荷花,用“都在荷花,疑是星河对庭户”来形容荷花的繁茂景象。这既表现了荷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也传达出诗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之后,词人以“莫负昼如年,况有清尊,披襟坐、水风来处”劝诫人们要珍惜时光,把握当下。在这里,诗人不仅提倡乐观的生活态度,还倡导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宁静和平静,享受大自然带来的恩赐。
结尾部分,词人以“信美景良辰、自古难并,既不遇多才,岂能欢聚”表达出人生的悲欢离合及短暂的美好都是常态的观点。即寓意着虽然生活中会有诸多遗憾和不完美,但只要我们能够坦然面对,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无处不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洞仙歌》是北宋著名词人黄裳的一首代表作,创作于宋仁宗时期(公元1023-1063年)。
在这段时间里,黄裳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文人墨客众多的时代。他博学多才,曾任馆阁校勘,后辞官回乡,潜心研究道教学问。他的诗词作品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色彩,表现出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
在北宋初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同时,道家学说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播,许多士大夫都热衷于道家修炼之道。黄裳作为这一时期的文人代表,深受道家思想的熏陶,他的作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洞仙歌》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洞天福地、神仙生活的向往之情。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仙境的美景,以及仙人的飘逸形象。这首词不仅展示了黄裳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在道家哲学方面的独特见解。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