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得符先生作焚香寮东郡赵鼎臣赋诗以寄之

标题包含
得符先生作焚香寮东郡赵鼎臣赋诗以寄之
编蒲为帘竹为床,先生一室如僧房。 乞米未来朝食粥,闭门不出坐焚香。 铜炉霏霏擢烟缕,长伴诗翁作诗苦。 郁然百和入肝脾,散落诗中出奇语。 昔年我亦预言诗,裹粮问道今其时。 肯将司法尽传我,愿与先生管香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鼎臣(1070年-1127年),字元镇,号竹隐居士,南宋著名文人。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 赵鼎臣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尤其擅长诗词歌赋。他...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编织蒲草作为帘子,以竹子为床,先生的房间就像僧人的禅房一样简洁。早晨没有乞讨到米所以只能喝粥充饥,关上房门不出,静静地坐在那里焚烧名香。铜炉袅袅升起烟雾,伴随着诗人辛勤的创作。香气浓郁地进入肝脾,使得诗人的灵感迸发,创作出奇特的诗句。过去我也曾热衷于写诗,现在正是向先生请教的时候。如果可以的话,请将您的写作秘诀传授给我,我愿意跟从先生学习诗歌创作。
去完善
释义
1. 东郡:古代的行政区名,位于今天的河南省东北部及山东省西部一带。 2. 赵鼎臣:南宋著名文人,著有《竹隐畸士集》等。 3. 编蒲为帘:用蒲草编织成帘子。蒲,一种水生植物,可编织成席子、帘子等。 4. 铜炉:铜制的香炉。 5. 霏霏:烟雾弥漫的样子。 6. 擢烟缕:升起的香烟。擢,升起。缕,细丝,这里指香烟。 7. 百和:多种香料混合在一起。 8. 肝脾:中医学术语,分别指肝脏和脾脏。这里借指人的心情、精神。 9. 奇语:奇特的诗句。 10. 裹粮问道:带着干粮去请教道理。比喻有备而来,虚心求学。 11. 肯:表示愿意。 12. 司法:法律事务。这里指作诗的技巧。 13. 尽传我:全部传授给我。 14. 管香火:管理香火之事,这里指负责诗歌创作。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文人精神和生活态度的诗篇。首先诗人描绘了符先生的居所环境——简陋而清幽,如同僧人的禅房。接着描述了符先生的日常:乞求食物,足不出户,专心致志地焚着香。铜炉上升的烟气仿佛在陪伴着诗人,共同经历写诗的苦涩与喜悦。诗人以馥郁的香氛喻指优美诗句的诞生,暗示符先生的诗歌才华横溢,出语惊人。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愿意向符先生请教诗歌技艺的愿望,传达出文人之间的尊重和敬仰。这首诗通过描绘符先生的形象,传达了作者本人对于文人精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名为《得符先生作焚香寮东郡赵鼎臣赋诗以寄之》,是宋朝诗人赵鼎臣所作。创作时间为公元1068年至1077年之间,正值北宋神宗年间。 在赵鼎臣生活的时代,科举考试日益成为选拔士人的重要途径,许多读书人为此埋头苦读,希望有朝一日金榜题名。赵鼎臣便是这众多士人中的一员,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功名,并在官场崭露头角。然而,他在官场上并不得志,时常感到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在这个时期,北宋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文人墨客们相互交流,切磋技艺,形成了许多文学流派。赵鼎臣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与许多文人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一起探讨诗词歌赋,抒发胸臆。 这首诗正是赵鼎臣在与友人交流的过程中创作的。在这首诗中,他以得符先生和东郡赵鼎臣的视角,表达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