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赋曾氏江亭

标题包含
赋曾氏江亭
江国惬幽尚,复此尘外亭。 朱阑出烟雨,掩苒交回汀。 野鹜自争食,霜鸥飞冥冥。 如何渔翁醉,大浪摇不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萧立之(1203年-?),字斯立,号冰崖,南宋著名文人、官员。他出生于浙江义乌,是南宋中期的著名文人,与陆游、杨万里等人有交往。 萧立之在年轻时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曾参加科举考试并高中进士。历任州县...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江南一带风景宜人,有这一座尘外亭子。 红栏从烟雨里显现,与水草交错生长在水边。 水鸟在田野中争相觅食,霜中的鸥鸟飞翔在辽阔的天空。 为什么渔翁喝得醉醺醺的,在大浪之中摇都摇不醒呢?
去完善
释义
1. 江国:指长江沿岸地区。这里特指诗人所在地江南一带。 2. 惬幽尚:意指环境幽静,令人惬意。惬,满足;幽尚,幽静的环境。 3. 尘外亭:指远离尘世纷扰的江亭。 4. 朱阑:红色的栏杆,这里指江亭的栏杆。 5. 烟雨:雾气中的细雨。 6. 掩苒:形容枝叶繁茂,遮掩着江亭。 7. 交回汀:交错环绕的水边陆地。 8. 野鹜:野外的水鸟。 9. 霜鸥:指秋天在水面上飞翔的海鸥。 10. 大浪摇不醒:描绘渔夫酒醉之后在大浪中摇摇晃晃的形象。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江亭风光的诗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通过意象的罗列和布局,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亭画面。 首联“江国惬幽尚,复此尘外亭”,点明了江亭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江国”即江边地域,这里地势僻静,远离尘世喧嚣,给人一种舒适、安逸的感觉。“惬幽尚”描述了诗人在江亭感受到的宁静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颔联“朱阑出烟雨,掩苒交回汀”,继续描写江亭的外观和周围环境。“朱阑”是指江亭的红色栏杆,它在烟雨朦胧中若隐若现,显得格外醒目。“掩苒”意为遮掩,这里是形容杂草丛生的小洲。这两句诗勾勒出了江亭周围的自然景色,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颈联“野鹜自争食,霜鸥飞冥冥”,描绘了江亭周边的动物生态。“野鹜”是野鸭的意思,它们在水中争食嬉戏,显得十分和谐;“霜鸥”是指在秋冬季节出现的一种海鸟,它们在天空中翱翔,给人以空旷辽远之感。这两句诗使江亭的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尾联“如何渔翁醉,大浪摇不醒”,则以一个富有戏剧性的情节作为结尾。这里的“渔翁醉”,指代一个醉酒的渔夫,他在大浪中摇摇晃晃,却依然保持清醒。这一情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趣味性,还寓意着渔民不畏艰险、勇敢生活的精神品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江亭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修辞手法,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赋曾氏江亭》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萧立之作于南宋末年。萧立之生活在一个国家兴亡、民族危亡的时期。在政治方面,当时南宋政权已经岌岌可危,外有蒙古铁蹄的威胁,内有朝政腐败的问题;在社会经济方面,由于战争频繁,百姓疾苦深重。 萧立之作为一名文人墨客,无法直接参与时政,但在他的诗文中却反映出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和关怀。在此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赋曾氏江亭》,表达了他对国破山河在的感叹以及对江南水乡风光的留恋。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