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窿山
吴郡名山第一山,翠微心在碧霄间。
林泉潇洒烟岚秀,直拟结庐终老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吴郡的名山排名第一,青翠的山色令人心旷神怡。
山间林泉优雅,烟雾弥漫,风景如画,让人不禁想在此地建造一座小屋,安度余生。
去完善
释义
1. 吴郡:古代行政区划,这里指苏州一带。
2. 第一山:形容穹窿山在吴郡地区的地位重要。
3. 翠微:青翠的山色。
4. 碧霄:蓝天,天空。
5. 林泉:树林和水源,这里泛指自然景色。
6. 潇洒:形容景物秀美,不受拘束。
7. 烟岚:山林间的云雾。
8. 直拟:一直想要。
9. 结庐:建立房屋,这里指建立家园。
10. 终老:度过晚年。
11. 闲:这里指悠闲的生活状态。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题为《穹窿山》,是明代诗人杨备所作。首句“吴郡名山第一山”就开门见山地点明了诗歌的主题,穹窿山被誉为吴郡(今江苏苏州一带)第一名山,表达了诗人对此地的敬仰之情。接下来两句“翠微心在碧霄间”和“林泉潇洒烟岚秀”分别描绘了穹窿山的景色:山色苍翠,白云缭绕,林泉秀美,烟雾弥漫,仿佛仙境一般,让人心旷神怡。最后一句“直拟结庐终老闲”则表达出诗人的愿望:希望在此地建立自己的居所,度过余生,享受这份宁静与美好。这首诗通过对穹窿山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审美情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穹窿山是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座著名山峰,位于太湖东岸,以其雄伟壮观的山水景观和历史悠久的文化积淀吸引了无数游客和诗人。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如下:
在唐朝时期,穹窿山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游览吟咏的好去处,其中就包括著名诗人杨备。杨备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他的诗才横溢,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在他的一生中,他曾多次游历穹窿山,对这座山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杨备来到了穹窿山,被这里的壮丽景色深深吸引。此时的杨备正处于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刚刚辞去了官职,决定投身于诗歌创作。这一时期的唐朝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杨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感受到了穹窿山的壮美,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于是写下了这首《穹窿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