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七峰七诗韵 其二
乾坤露端倪,宇宙几奇怪。
万化俱成章,一视靡有界。
即此为真文,于外本无待。
所愿学如何,岂不信兹在。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和大地间显露出一丝线索,整个宇宙充满了神奇的事物。大自然万物都有其规律,无分彼此界限。这就是真实的学问,对外部世界并无依赖。人们渴望学习它的原因,正是出于对其存在的确信无疑。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乾坤:天地之间,这里代指整个宇宙。
2. 露端倪:显露迹象。
3. 宇宙:包括地球及其他天体的无限空间。
4. 几奇怪:表示充满了各种奇妙现象。
5. 万化:万物变化。
6. 俱成章:各自形成篇章。
7. 一视:一致看待。
8. 靡有界:没有界限。
9. 即此:就在这个范围内。
10. 真文:真实的文章,这里指天然形成的自然景观。
11. 于外:外部世界。
12. 无待:无所依赖。
13. 所愿:期望做到的事。
14. 如何:怎么做。
15. 岂不信:难道不相信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雄浑的笔力和哲理的沉思描绘了自然的奥秘和生命的演化过程。首句“乾坤露端倪”为全诗奠定了深远的视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接下来的两句“宇宙几奇怪,万化俱成章”则是从宏观的角度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强调万物皆具有各自的形态。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提到了“即此为真文,于外本无待”,意味着真正的文章就存在于自然之中,不需要外部世界的刻意追求。最后两句“所愿学如何,岂不信兹在”则是对读者的寄语,希望读者能通过学习和实践领悟到这个道理,从而达到内心深处的安宁与满足。
整首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界的赞美和对生活的哲思,引导读者以豁达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变化。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陈七峰七诗韵 其二》是宋代诗人包恢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南宋时期。这个时期正值宋朝的衰落阶段,金兵不断侵扰边境,百姓疾苦,政治腐朽,而包恢作为一位士大夫,深感国家之危难和百姓之苦痛。
在包恢的一生中,他曾历任各种官职,努力推行儒家的仁政思想,但始终未能改变社会的风气和政治的腐败。他的诗词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和百姓的忧虑和对自身抱负无法施展的感慨。
这个时期的南宋,虽然表面上看起来繁荣昌盛,但实际上已经风雨飘摇。官场上的腐败、贫富差距的加大、民众的疾苦等问题日益严重,这使得包恢对国家的未来感到担忧。他在诗词中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和对国家的忠诚,希望用自己的才华和力量为国家做出贡献。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