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希舜浊醪二首又次为谋深远之作一首 其三
人心显著道心微,体认深时始得知。
若不沈潜格至理,虽多言语亦奚为。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陈希舜:即陈献章,字公甫,号石斋,明朝著名的学者和诗人,擅长以诗论道。
2. 浊醪:浊酒,指质量较次的酒。
3. 阳枋:明朝诗人,与陈希舜为友,这首诗是回应陈希舜的诗作。
4. 体认:亲身体验,亲身体会。
5. 沈潜:深入探究,潜心研究。
6. 格至理:探寻真理,追求最高道理。
7. 奚为:何为,为什么。
去完善
赏析
赏析:阳枋的这首《和陈希舜浊醪二首又次为谋深远之作一首 其三》,通过对人心和道心的对比,强调了体认深的重要性。在诗人看来,只有深入体验和理解,才能真正领悟到道理的真谛。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语言和实际行动之间的关系,强调如果没有实际的付出和努力,即使有再多的言辞也是无用的。这首诗充满了哲理思考,引导人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努力探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和陈希舜浊醪二首又次为谋深远之作一首 其三》是南宋诗人阳枋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259年前后,正值南宋末年,金兵南侵,国家动荡不安的时期。
阳枋在此时期人生中经历了多次宦海沉浮。他曾出任过江西瑞州知州、广东连州知州等职,后因政见不合辞官归隐,过着闲云野鹤的田园生活。这一人生经历使得他对该时期的战乱和民生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和陈希舜浊醪二首又次为谋深远之作一首 其三》一诗中,阳枋表达了他的忧国忧民之情。他以浊醪为引子,通过对酒的赞美和对酒的品性特征的描绘,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
阳枋在这首诗中的表现出了他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品质,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南宋时期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爱国主义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