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五世祖妣墓
敬脉人人似饮泉,扫松罗拜喜争先。
颂琴不朽终流庆,石仲相看莫计年。
沧海桑田谁料此,秋风宰树幸依然。
五陵莫说骊山下,愁绝求羊一穗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敬重的心意如同饮用甘甜的泉水,大家在扫去松叶、铺平道路之后纷纷争着向前行拜。弹奏古琴的声音流传百世,大家欢庆不已,石头之间相互照应,不再计算时间的流逝。谁能预料到沧桑变化如此之大呢?幸运的是秋天吹过的大树仍然屹立不倒。不要说五陵里的骊山了,让人发愁的是祭祀求雨的时候烟雾弥漫,就像求羊的一颗火种一样。
去完善
释义
1. 敬脉:指尊敬的前辈。
2. 人:代词,这里指我。
3. 似饮泉:像喝泉水一样自然,形容心情愉悦。
4. 扫松:扫除松叶,表示祭拜的诚意。
5. 罗拜:罗列祭拜,表达对祖先的敬意。
6. 喜争先:争先恐后地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之情。
7. 颂琴:赞美祖先的美德和功绩。
8. 不朽:永远流传。
9. 流庆:流传喜庆之事,这里指后代子孙的幸福生活。
10. 石仲:石仲,字子瞻,东汉末年著名文人,与蜀汉名将黄承儿并称“石仲黄”。这里是作者借用石仲的典故,表示自己与祖先共同看待时间流逝,不要过于计较年岁。
11. 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迁。
12. 谁料此:无法预料这些变化。
13. 秋风宰树:秋天的风吹过,树木凋零。这里用来形容岁月无情。
14. 依然:依旧如此。
15. 五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境内的五座山陵,分别是高祖刘邦的长陵、惠帝刘盈的安陵、文帝刘恒的霸陵、景帝刘启的阳陵、武帝刘彻的茂陵。这里用来泛指皇家陵园。
16. 骊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和兵马俑所在地。
17. 愁绝:极度忧愁。
18. 求羊一穗烟:求羊,即祭祀用羊;一穗烟,指一缕青烟,这里用来形容祭祀时的场景。
去完善
赏析
这首《拜五世祖妣墓》以五陵、骊山等典故为主线,凸显了诗人对家族和历史的深深敬畏之情。诗的前两句“敬脉人人似饮泉,扫松罗拜喜争先”描绘了诗人祭祖时的场景,众人争相扫墓的场景犹如饮水思源,表现了诗人对家族血脉传承的敬畏与自豪。
接着,“颂琴不朽终流庆,石仲相看莫计年”则引用了孔子弟子子张(字石仲)的故事,强调了家族美德的传承和价值。尽管岁月更迭,但家族精神长存,体现了诗人对于家族荣誉和历史责任的深刻认知。
“沧海桑田谁料此,秋风宰树幸依然”则感叹世事如烟,沧海桑田的变化难以预料,而家族的尊严和地位却能够历经风雨仍然屹立在原地。诗人以此表达了对家族精神的骄傲和欣慰。
最后,“五陵莫说骊山下,愁绝求羊一穗烟”中,五陵和骊山都是古代显赫家族的葬身之地,象征着家族的繁荣与衰落。诗人在这里表达了无法言说的忧虑,担心家族的光辉未来是否能延续下去。整首诗情感深沉,引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拜五世祖妣墓》是元朝诗人艾性夫所作的一首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追溯到元朝时期,当时诗人在拜祭自己的五世祖妣墓时,感怀伤古,从而写下了这首富有哲理的诗歌。
在元末明初时期,艾性夫生活在社会动荡、战争频仍的年代。他的一生历经坎坷,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艾性夫对人生的无常有着深刻的体悟。他在拜祭祖先墓地时,不禁感慨万分,将这种情感诉诸笔墨,化为诗篇。
此外,元朝时期的文人墨客,受儒家传统的影响,往往注重孝道和祭祖文化的传承。艾性夫也不例外,他以拜祭五世祖妣墓为契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先祖的怀念和对家族血脉延续的关注。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文化和家族传统的尊重和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