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六月十四日观云有作

标题包含
六月十四日观云有作
深深萧寺足幽居,寝饭行藏亦自如。 仰识白云天外意,俯看青史古人书。 摩挲方寸生无愧,周览山川气有余。 不用棹舟江海去,清风明月是吾庐。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对不起,我无法找到关于"张九成"的详细信息。可能您提供的信息有误,或者这个人物在公开资料中的信息较少。如果您能提供更多详细的信息,例如他的全名、生卒年份、职业等,我将尽力为您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去完善

译文
在这深深的寺庙中,我感到无比的宁静与自由,无论是起居、饮食还是行走,都显得如此自然。抬头仰望天空中的白云,仿佛能理解它的深意;低头阅读古人的事迹,更让我深感敬畏。抚摸自己的心田,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环顾四周的山川河流,我更觉得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不需要驾舟远游,因为清风明月早已成为我的家。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萧寺:指佛寺,这里借指深山的寺庙。 2. 寝饭行藏:指日常的起居生活。 3. 白云天外意:指天空中的白云寄托着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4. 青史古人书:指古代的历史典籍。 5. 方寸:指心,这里用来表示自己的心。 6. 周览山川:形容游览过众多的名山大川。 7. 棹舟江海:指乘船在江海上游荡,这里用来形容自由自在的生活。 8. 清风明月是吾庐:指自然的美景就是我的家园。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观云为引子,展示了诗人的高尚情操与宽广胸怀。首句“深深萧寺足幽居”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宁静。第二句“寝饭行藏亦自如”则体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无论生活如何,都能保持一颗平常心。第三句“仰识白云天外意”寓意着诗人对人生哲理的领悟,通过观察云彩的变化来感受自然界的奥妙。第四句“俯看青史古人书”则是告诫人们要不断学习和传承前人的智慧。第五句“摩挲方寸生无愧”和第六句“周览山川气有余”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的期许,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最后两句“不用棹舟江海去,清风明月是吾庐”再次强调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不需要外界的繁华,只要拥有清风明月的陪伴就已经足够。整首诗韵律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一位智者的人生哲学。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六月十四日观云有作》是南宋抗金将领、文学家张九成的一首即兴之作。这首古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46年,正值南宋初年。在这一年里,北宋灭亡已过去五年,中原大地经历了靖康之难的重大变故,人民饱受战乱之苦。与此同时,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对外实行屈辱的求和政策,对内则压制主张抗战的忠臣义士,令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张九成作为一名坚持抗金的文人将领,深感忧虑和悲愤。他在观察六月十四日的云彩时,有感而发,挥毫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抒发了他对家国山河破碎的悲痛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在动荡时代中坚守信念的决心。通过对云彩的描绘,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与对国家的关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他在艰难时期的坚韧品质和深切忧患意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