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胡完夫
去国那无鬓发华,白沙犹觉胜长沙。
晴云乱眼江枫色,宿雨销魂野菊花。
过客谁能问名姓,加餐自不厌鱼虾。
海陵仓粟年丰熟,吾亦惭为饱煖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寄胡完夫》刘攽注释:
1. 去国那无鬓发华:离开京城回到家乡,未老先衰。“国”指京城。
2. 白沙犹觉胜长沙:白沙,代指家乡;长沙,借指胡完夫所在的地点。这里用白沙来衬托家乡的美好。
3. 晴云乱眼江枫色:晴朗的天空中飘着白云,江边的枫树呈现出一片红黄交错的景象。“乱眼”指云雾中的景色令人目不暇接。
4. 宿雨销魂野菊花:雨后初晴,野菊花显得格外精神。“销魂”形容内心的激动。
5. 过客谁能问名姓:路过的行人没有谁打听我们的姓名。这里的“过客”是对那些匆忙而过的人的一种称呼。
6. 加餐自不厌鱼虾:吃美味的鱼虾作为美食。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7. 海陵仓粟年丰熟:海陵是江苏泰州的一个古称,这句表示丰收的粮食装满了仓库。
8. 吾亦惭为饱煖家:作者觉得自己在温饱问题上做得还不够好。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浪迹天涯的孤寂心情。首联通过对比在白沙与长沙的生活,暗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颔联描绘了晴朗的天空下,江边枫树的色彩斑斓,以及雨后野菊花的美丽动人,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好。颈联表现了诗人作为过客的孤独,以及对生活的无奈和自嘲。尾联则通过海陵粮仓的丰收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人生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胡完夫》是北宋诗人刘攽的一首古体诗,创作于仁宗朝(公元960年-1022年)。这个时期,虽然北宋社会相对稳定,但政治上腐朽现象日渐严重,士人阶层多求仕宦。
作为文人墨客的一员,刘攽出身贫寒,曾经历科举考试的磨难,逐步踏上官场。在太宗和真宗年间,他关注国家政治,秉持济世之志,积极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并与一干士子共同提倡改革。
然而,仁宗朝后期,政治风气逐渐萎靡,中央官僚腐败滋生。在与官场同僚相互倾轧的过程中,刘攽深感失望。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抱负理想与现实困境之间的差距,通过《寄胡完夫》一诗抒发内心的忧虑和感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