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
盛夏众芳息,景物殊寂寥。
庭前有百合,颖然学春娇。
数枝己耸茂,百朵尤富饶。
拥蔽因巨叶,纷数假长条。
吐秀偏得地,争妍欲干霄。
素粉间璎珞,轻黄染琼瑶。
静若宝幢植,动如鸣佩摇。
尽向杲日丽,不畏炎风飘。
太守雅好事,得之诧朋僚。
绮思入新句,彩图上轻绡。
众目遂赏玩,英华不虚凋。
此物既异常,论议有以招。
人情爱恶间,轻重何以辽。
或谓花之祥,或讥草木妖。
嗟予岂博物,智虑随日消。
欲穷造化理,茫昧增无聊。
疑此亦偶然,发之自根苗。
莫议妖与祥,为公续长谣。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盛夏时百花凋零,景色显得格外寂寞。庭院中有百合绽放,如同春天里的花朵一样美丽。它们已经茁壮成长,彼此争艳,想要攀上云霄。百合花的洁白如披上了珍珠般的璎珞,嫩黄的花瓣则像染上了一层淡金色的琼瑶。安静的时候,就像精美的宫殿;风吹过来,又像戴着玉佩在摇曳。太阳照耀下,百合花越发娇艳,完全不怕炎热的风吹拂。地方官喜欢这种美丽的事物,看到它们也会觉得惊讶。他甚至在心中构思着新的诗句,或者用画笔描绘这些美景。众人的眼睛都欣赏着这美丽的花卉,它们的美丽并不因为无人知晓而消减。这百合花的美丽十分独特,议论纷纷的人们也愿意围着它谈论。有人认为这是吉祥的花朵,有人却觉得是妖异的植物。我并不是博物学家,智慧会随着时间逐渐消失。想要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只能感到困惑和无聊。或许这只是偶然的现象,它的生长是来自根部。我们不必再争论它是吉祥还是妖异,只需要欣赏它就好。
去完善
释义
1. 《百合》:指百合花。
2. 吕陶:宋代诗人。
3. 盛夏:夏天最热的时期。
4. 众芳息:各种花草都凋谢了。
5. 景物:景色。
6. 殊寂寥:特别寂静。
7. 庭前:院子前面。
8. 颖然:显著的样子。
9. 学春娇:模仿春天的花朵。
10. 耸茂:高大繁茂。
11. 富饶:丰富多样。
12. 拥蔽:遮挡。
13. 巨叶:巨大的叶子。
14. 纷数:众多。
15. 长条:细长的枝条。
16. 得地:占据有利位置。
17. 干霄:直冲云霄。
18. 素粉:白色的花粉。
19. 间:相间。
20. 璎珞:饰品。
21. 轻黄:淡黄色。
22. 染:染上。
23. 琼瑶:美玉。
24. 静若:安静得像。
25. 宝幢:佛教中供奉佛的法器之一。
26. 植:植物。
27. 动如:动态像。
28. 鸣佩摇:形容风吹过百合花的响声。
29. 尽向:全都向着。
30. 杲日:太阳。
31. 太守:古代官职名,这里指作者自己。
32. 雅好:特别喜欢。
33. 诧:惊讶。
34. 朋僚:朋友和同事。
35. 绮思:美妙的想法。
36. 彩图:彩色图画。
37. 轻绡:轻薄的丝织品。
38. 众目:众人。
39. 赏玩:欣赏和品味。
40. 英华:美好的东西。
41. 虚凋:消失。
42. 此物:百合花。
43. 异:奇特。
44. 论议:讨论。
45. 有以:有原因。
46. 招:引起。
47. 爱恶:喜好和厌恶。
48. 轻重:重视程度。
49. 辽:遥远。
50. 祥:吉祥。
51. 妖:妖怪。
52. 博物:通晓各类知识。
53. 随日消:随着时间逐渐消逝。
54. 造化:大自然的创造力。
55. 茫昧:模糊不清。
56. 无聊:无趣。
57. 亦偶然:也是偶然出现的。
58. 发之:发出。
59. 自根苗:从根部生长出来。
60. 妖与祥:对百合花的评价。
61. 为公续长谣:为您续写一首长篇诗歌。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百合》诗描绘了盛夏时节百合花的独特之美。诗人吕陶通过对百合花的生动描绘,展现了百合花不畏炎热、积极向上、生机盎然的精神风貌。全诗语言优美,情感丰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心灵冲击。
在诗歌开头,诗人通过对比盛夏众芳凋零的景象,突出了百合花的坚韧与活力。接着,诗人描绘了百合花的形态和颜色,形象生动,令人印象深刻。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百合花的感慨和思考,认为世人对于百合花的评价存在着偏见,而真正的美应该来自于自然本身。
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赞美了百合花的美丽,更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以及对于生命力和人生态度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百合》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诗的作者是吕陶。吕陶(1028-1104),字元钧,号小山居士,四川成都人,是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他在当时以儒学宗师的身份,积极倡导新儒学,并在文学创作上独树一帜,为后世所敬仰。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正值北宋中期,此时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然而,由于官僚体制的腐败和冗员问题严重,导致民不聊生,社会矛盾尖锐。在这种背景下,吕陶作为一位关注民生疾苦的士大夫,深感忧虑,他希望以诗歌的力量来唤起人们的警醒,从而达到净化社会风气的目的。
在个人方面,吕陶在当时的生活中也遭遇了不少波折。他曾在官场受挫,被贬谪至地方任职,这使得他对民间疾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此外,他还遭受了丧妻之痛,这对于他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然而,正是这些人生的曲折经历,让他更加坚定了为人民谋福祉的信念,也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深沉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