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修孺归通泉用陈图南韵

标题包含
送修孺归通泉用陈图南韵
猿鹤皆飞昔日声,安车归去路岐平。 高怀无累能知止,半禄虽微亦代耕。 林下光阴尤觉永,环中气象有余清。 尘埃满抱华颠客,笑指泉山羡此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吕陶,字元钧,号东莱先生,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生于公元978年,卒于公元1032年,享年54岁。 吕陶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吕蒙亨是当时的名士,对吕陶的成长产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猿鹤皆飞昔日的声音,安详地乘车返回平稳的小路。 胸怀宽广且无负担能够知道满足,半数的俸禄虽然微薄但也足够维持生活。 在树林下的时光尤为觉得漫长,环境中的气氛仍有清新之气。 满怀尘埃的老者客人,微笑着指向山泉赞美此次行程。
去完善
释义
1. 修孺:作者的朋友,本诗的受赠者,具体身份不详。 2. 通泉:地名,位于今四川省三台县境内。 3. 用陈图南韵:按照宋代诗人陈图南的诗歌韵律来创作。 4. 猿鹤皆飞:猿和鹤都飞走了,寓意环境优美,与世无争。 5. 安车:古时候诸侯乘坐的车,这里借指一种舒适的生活状态。 6. 路岐平:道路平顺,表示旅途顺利。 7. 高怀无累:高尚的情操使得心灵没有负担。 8. 能知止:能够明白什么是适可而止。 9. 半禄:领取一半的俸禄,这里是谦虚的说法。 10. 亦代耕:也相当于代替别人耕种,表示这种生活方式就像劳动一样朴实。 11. 林下光阴:在树林下的时光,形容闲暇的时光。 12. 环中气象:环绕之中的景象,这里表示环境的美好。 13. 尘埃满抱:比喻内心充满了烦恼和困扰。 14. 华颠客:满头白发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15. 笑指泉山:笑着指向泉水所在的山,表示羡慕修孺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送修孺归通泉用陈图南韵》赏析: 首联“猿鹤皆飞昔日声,安车归去路岐平”以猿鹤的啸声与安车的宁静形成对比,寓意了修孺的隐退生活如同一幅宁静的画面,引导读者进入修孺的心灵世界。 颔联“高怀无累能知止,半禄虽微亦代耕”表现了修孺超脱世俗纷扰的高洁情怀和淡薄名利的品质,即使只是领取微薄的俸禄,也能将其视为农耕般的生活,体现了他乐在其中的心态。 颈联“林下光阴尤觉永,环中气象有余清”表达了修孺在山林之间度过的时光感觉特别悠长,内心充满了自然界的清新之气。此联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尾联“尘埃满抱华颠客,笑指泉山羡此行”以自身为例,描述了自己因尘世纷繁而满头华发,但面对修孺的归隐之行,仍不禁心生羡慕之情。这首诗歌赞美了修孺淡泊名利、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自身的感慨和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修孺归通泉用陈图南韵》是宋代诗人吕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具体时间约为公元1050年左右。此时正值王安石变法之际,社会矛盾激化,政治斗争激烈。 在人生际遇方面,吕陶身为一名文人官员,一生经历曲折。他曾受到王安石的提携,但由于性格刚直,不愿妥协,最终被贬谪至地方任职。尽管如此,吕陶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关心百姓疾苦,为民请命。 时代背景方面,北宋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士人阶层崛起,文化繁荣。然而,朝政腐败、吏治松弛等问题也十分严重。王安石变法虽然试图解决这些问题,但因种种矛盾导致变法失败。在这种背景下,吕陶写下了这首饱含忧国忧民之情的送别诗。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