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吟
有客无知,唯知有家。
有家能归,其归非遐。
灵台莹静,天坏披葩。
书用大笔,出乘小车。
身为男子,生于中华。
又居洛阳,为幸何多。
天地中央,帝王贞宅。
汉唐遗烈,气象自佳。
圣贤区宇,士人渊薮。
仁义场圃,闻见无涯。
里巷相切,亲朋相过。
人疑日驭,我谓星查。
或游金谷,或泛月波。
或经履道,或过铜驼。
进退云水,舒卷烟霞。
揄扬风月,擡帖鶑花。
性喜饮酒,饮喜微酡。
饮未微酡,口先吟哦。
吟哦不足,遂及浩歌。
浩歌不足,无可柰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有位客人知识有限,只知道有个家。
家中有处可回,回家并非远方。
心灵如明镜般宁静,自然界充满奇花异草。
书法技艺娴熟,出行乘坐小车。
身为一名男性,生在中华文化发源地。
又居住在洛阳,幸福何其多。
洛阳位于天地中央,是皇帝的住所。
汉代唐代的英雄豪杰,气势磅礴。
圣贤之人汇聚之地,读书人多如牛毛。
仁义的场地,见闻广博无边。
邻里之间互相切蹉,亲朋好友常来常往。
人们怀疑这是太阳照耀,我认为是星辰闪烁。
时而游览金谷园,时而泛舟赏月光。
时而漫步履道坊,时而经过铜驼巷。
进退自如如流水行云,挥洒烟霞。
推崇风雅颂明月,书写莺花诗韵。
生性喜欢饮酒,饮酒时微带醉意。
酒意还没上来,口中已吟咏诗篇。
吟咏不够尽兴,便开始高歌。
高歌还不能尽兴,那就无奈了。
去完善
释义
1. 灵台: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场所,称为灵台。此处借指心境。
2. 天坏:天上的洞,比喻美好的地方。
3. 莹静:形容心境纯洁平静。
4. 大笔:毛笔的别称,此处以大笔喻读书认真深入。
5. 洛阳:中国古都之一,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
6. 汉唐遗烈:指汉代和唐代留下的优良传统。
7. 圣贤区宇:意为圣贤所居住的领域。
8. 士人渊薮:指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
9. 仁义场圃:喻指儒家的仁爱学说。
10. 日驭:皇帝的车驾。
11. 月波:形容月色如波光粼粼。
12. 金谷:金谷园,位于洛阳西北,晋代石崇的园林。
13. 履道:履道坊,洛阳的一个地区。
14. 铜驼:洛阳街头的铜驼像,象征繁华。
15. 云水:形容自由自在的生活。
16. 烟霞:泛指山水风景。
17. 莺花:黄莺与春花,此处表示美好的景致。
18. 微酡:微醉,面颊微红的样子。
19. 浩歌:放声歌唱。
去完善
赏析
《小车吟》是宋朝著名理学家、诗人邵雍创作的一首表达人生哲学和乐观看待生活的诗作。全诗语言优美,富含哲理,展现了一位学识渊博、生活惬意的文人墨客形象。在诗中,作者通过描述自己以小车代步的悠然自得的生活情景,以及对洛邑地区历史文化的赞美,表达了对自己生活环境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联“有客无知,唯知有家”反映了诗人作为理性知识分子的谦虚态度,强调其对家庭团圆的热切期盼。接下来“有家能归,其归非遐”则表达了家在不远处的情感寄托。接下来的“灵台莹静,天坏披葩。书用大笔,出乘小车。”刻画了诗人在宁静的心境下潜心创作的形象。
中间四联则是诗人对身处洛邑这片沃土的自豪感。这里位于中华大地中心,曾是汉唐古都,汇集了无数贤人的智慧和才情。此外,洛阳作为书香门第汇聚之地,无疑是学者的天堂。在这里,邵雍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诗词歌赋、儒释道思想等博大精深的话题。
在接下来的几联中,诗人描绘了自己闲暇时光时的种种雅趣:时而游览金谷园,时而泛舟赏月光,或与亲朋好友相聚畅谈,或在云烟弥漫处漫步。此外,他还热衷于品酒和吟诗,每当微醺之际,总不禁发出感叹。最后两联“浩歌不足,无可柰何”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心态,即使在困惑时,也坦然面对现实,展现出宋代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总之,《小车吟》传达了邵雍作为宋代文人墨客的代表,对理想生活和价值观念的追求。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自身的学术修养和人格魅力,同时也传递出强烈的时代精神。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小车吟》是宋代诗人邵雍的一首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北宋时期(960-1127年),这一时期邵雍生活在战乱与和平交织的社会环境中。
邵雍年轻时曾游历四方,接触过各地的风土人情,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但并未放弃对学问的追求,广泛涉猎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经典著作。在此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观念和人生观,这也成为他创作诗歌的灵感源泉。
北宋时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艺术繁荣。但由于党争激烈,政治腐败严重,民间疾苦和社会矛盾日益凸显。邵雍在这首诗中以“小车”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社会的关注。他通过对小车的描绘,揭示了当时社会中贫富差距和地位差异的问题,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同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