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前人重九日寄

标题包含
和前人重九日寄
丁字溪流甚箭奔,忍看行色夕阳村。 三吴望远迷烟棹,九日登高泥酒樽。 诗得琼瑶今有意,感充怀抱更无言。 归欤一曲桐江好,西北通宵欲梦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抃(998年-1062年),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市)人。北宋名臣、文学家,以清廉著称,被誉为“铁面御史”。 赵抃于宋真宗咸平年间中进士,历任殿中侍御史、右司谏、尚书都官员外郎等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小溪湍急如飞箭,在夕阳余晖中望去村庄行色匆匆。 望向遥远的江南水乡,烟波浩渺间舟船穿行。 九九重阳登高,浊酒满杯心陶然。 吟诵诗歌宛如琼浆玉液令人沉醉,情感的充盈让我难以言说。 梦回故乡一曲桐江歌谣,夜里西北飘荡的梦魂穿越千里。
去完善
释义
1. 丁字溪:即丁溪水,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街道境内,因河流流向呈“丁”字形而得名。 2. 三吴:泛指长江下游江南地区,历史上以苏州、杭州、湖州为三吴。此处借指江南景色。 3. 九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4. 琼瑶:本义是美玉,此处比喻优美的诗句。 5. 归欤:谓回故乡。 6. 桐江:又名富春江,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及桐庐县境内,是钱塘江上游河段的别称。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九日在夕阳下欣赏风景的情景。诗人首先描述了丁字形的溪流,其水势湍急如同箭矢般飞奔。接着诗人以“忍看”一词表达了自己不忍心离开这个美丽的地方,同时也暗示了离别之情。然后诗人通过描述远在三吴的景物,表现出自己对外界景象的热爱。接下来的两句则描绘了诗人重阳节登高饮酒的情境。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过去岁月的回忆。第五句中,诗人将诗比作琼瑶,寓意着美好而珍贵的友情。最后诗人表达了希望回到故乡的愿望,希望通过一夜的梦境来抚慰自己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和前人重九日寄》是宋代诗人赵抃所作。赵抃(998-1062年),字阅道,谥号“清献”,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官至参知政事。 在宋仁宗嘉祐年间(1056-1063年),赵抃出任杭州知州。当时的杭州正值繁荣时期,风景秀丽,文人墨客汇聚于此。作为地方长官,赵抃关注民生,关心百姓疾苦,努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然而,他同时又感到自己在政治上受到压抑,壮志难酬。因此,在这个时期,赵抃创作了许多抒发自己政治抱负的诗篇。 赵抃的重阳节诗《和前人重九日寄》,既是寄托个人理想之作,也是反映当时社会状况的咏史诗。诗中以重阳节登高望远的传统习俗为契机,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也揭示了社会上贫富差距的现实问题。这首诗既展现了赵抃深沉的家国情怀,又体现了他对民间疾苦的关切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