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周敦颐国博游马祖山
晓出东江向近郊,舍车乘棹复登高。
虎头城里人烟阔,马祖岩前气象豪。
下指正声调玉轸,放怀雄辩起云涛。
联镳归去尤清乐,数里松风耸骨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天刚亮时离开东江,朝着附近的乡村行进;舍弃了车子改乘船舟,然后再去攀登高处。在宏伟的虎头城中,人间的烟火显得宽广无垠;而在马祖岩的前面,自然的气象则展现出豪迈之气。在欣赏着那优美的音乐之时,我下正开始调整那珍贵的琴弦;当心灵放松的时候,那些雄辩的话语就如同风起云涌一般涌现出来。共同骑马回去的路上更是感觉轻松愉快,在那清风拂过的松树林中,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
去完善
释义
1. 晓:拂晓,指早上天快亮的时候。
2. 东江:可能指的是中国的某条江流,因为历史上各地方有很多江河都叫做东江。这个具体需要参考诗人所在的地方以确定其具体的意义。
3. 舍车:舍弃坐车,此处是指出游的一种方式,步行或骑马。
4. 乘棹:同乘一条船的意思。
5. 虎头城:古代城市的名称,具体地址不详。
6. 人烟:指人或人间烟火,代指人类活动。
7. 马祖岩:古代地名,位于江西赣州市的东面,是旅游胜地。
8. 气象:景象,风光。
9. 下指:向下指着某个方向,这里指代说话者或者诗人的态度。
10. 正声:正统的声音,用来形容有权威的言论。
11. 调玉轸:调节玉制的琴柱,这里的意思是弹奏音乐。
12. 放怀:放下胸怀,放开胸襟,指的是释放自己的情感。
13. 雄辩:强有力的辩论,可以理解为说出很有力量的话。
14. 联镳:并驾齐驱,一起骑马前行。
15. 归去:回家,回到原处。
16. 清乐:清静的快乐。
17. 数里:几里路。
18. 耸骨毛:耸立着骨头上的毛发,这里是比喻被风吹动的样子,表示感受到了清风。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赵抃与周敦颐一同游历马祖山时所作。开篇便描绘出一幅清晨出行、远离城市的画面,给人以宁静致远之感。紧接着“舍车乘棹复登高”一句展现出作者远足寻幽的雅致和魄力。接下来两句写到了他们所处的环境,在马祖岩前,气象恢弘,表现出自然的壮丽和雄壮之美。“下指正声调玉轸”指的是作者们在山上赏景的同时,相互交流,探讨诗词歌赋等文化话题,进一步体现了他们对于文学的热爱。诗的最后部分写道,在结束了这次远足活动之后,归途中松树随风摇动的声音令他们感到清爽愉悦,更加衬托出大自然的美好和此次出行的惬意。整首诗以质朴的文字表达了作者们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心情,以及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同周敦颐国博游马祖山》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赵抃所作。诗的创作时间为北宋时期(960-1127年),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繁荣时期,许多著名文人和学者如欧阳修、苏轼等都活跃在这个时期。
在这个时期,赵抃曾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他与周敦颐等官员共同游历马祖山。马祖山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附近,是一个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在游历过程中,赵抃被马祖山的美丽景色所吸引,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歌来赞美马祖山的壮丽景色。
赵抃与周敦颐等人一起游历马祖山时,正是北宋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繁荣的时期。赵抃作为当时的朝廷重臣,对国家的治理和发展有着深入的了解和思考。他通过与周敦颐等人的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对国家事务的认识,这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