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酬越守孔延之度支

标题包含
酬越守孔延之度支
君诗感别我依依,言念朋怀与愿违。 京口落帆初醉后,江心登寺复分飞。 回思二浙风烟好,来喜三齐狱讼稀。 旧里未归徒仰羡,小蓬莱上占春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赵抃(998年-1062年),字阅道,号知非子,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州市)人。北宋名臣、文学家,以清廉著称,被誉为“铁面御史”。 赵抃于宋真宗咸平年间中进士,历任殿中侍御史、右司谏、尚书都官员外郎等职...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你的诗篇表达了我深深的离别之情,不禁想起与朋友的欢聚却常常事与愿违。 在京口停船靠岸后的第一次畅饮,我们又在江心寺分别。回忆起二浙的美好风光,来到三齐的欣喜发现诉讼较少。 故乡还未回去只能满怀向往,希望能在小蓬莱占据春光的一角。
去完善
释义
1. 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镇江。这里是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唐朝时称为京口。 2. 二浙:指浙江东西两路,即今浙江省的杭州地区和绍兴地区。 3. 三齐:古代分封于山东半岛及附近的诸侯国,包括齐、济北、胶东三国,这里借指北方地区。 4. 小蓬莱:蓬莱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境,小蓬莱是指位于山东省烟台市的小蓬莱山,这里用来比喻美丽的风景。
去完善
赏析
《酬越守孔延之度支》是宋朝诗人赵抃寄给友人孔延之的诗作。诗歌以抒写与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家乡的思念为主题。 首联“君诗感别我依依,言念朋怀与愿违”表达出作者在阅读友人诗篇时产生的深切离别之情。诗句中提及的“依”字,意味著眷恋、不舍之意。作者感叹友情的美好却无法如人所愿地长久持续。 颔联“京口落帆初醉后,江心登寺复分飞”是诗人对于过去时光点滴的回忆。这两句揭示了诗人与朋友在京口、江心的往事,描述了当年诗人们在船上宴饮、登上江心寺的经历,表达了两人即将分别的心情。 颈联“回思二浙风烟好,来喜三齐狱讼稀”则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美好回忆和对友人治理地方的肯定。虽然身在他乡,但诗人依旧念念不忘故乡的二浙风光。同时,他欣慰地看到朋友在齐地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成果。 尾联“旧里未归徒仰羡,小蓬莱上占春辉”传达了诗人因无法回到故乡而产生的遗憾,以及对家乡春天的怀念。尽管如此,他还是希望在蓬莱仙境般的景色中获得心灵的慰藉。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酬越守孔延之度支》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赵抃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997年,正值北宋王朝鼎盛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政治相对稳定。 在这一年里,赵抃作为当时著名的政治家,曾在越州(今浙江绍兴)担任知州一职,负责当地的政务管理。越州地处江南水乡,风景秀丽,文化底蕴深厚,为赵抃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在此期间,赵抃与当时的越守孔延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时常一起探讨政务、文学等方面的问题。 与此同时,北宋时期的社会环境对赵抃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当时,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士人阶层地位逐渐上升,文学创作成为文人墨客展示才学的重要途径。此外,由于社会相对安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繁荣的期许,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赵抃的创作热情。 在这首诗中,赵抃通过对越州美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自己与孔延之友谊的珍视。同时,也展示了他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独特见解和深厚造诣。这首诗歌不仅反映了赵抃个人的情感世界,还展现了北宋时期的政治风貌和文人风采。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